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思维导图
《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思维导图》
一、金属的性质
1.1 物理性质
- 1.1.1 金属光泽: 反射可见光的能力强,呈现金属特有的光泽。
- 银白色:常见金属如铁、铝。
- 金黄色:金。
- 紫红色:铜。
- 1.1.2 导电性: 电子容易自由移动,能很好地导电。
- 导电性强弱顺序:Ag > Cu > Au > Al > Fe。
- 温度升高,导电性下降。
- 1.1.3 导热性: 自由电子的运动传递能量,能很好地导热。
- 1.1.4 延展性: 可以拉成细丝(延性)或压成薄片(展性)。
- 延展性好坏顺序:Au > Ag > Cu > Al > Fe。
- 1.1.5 密度: 单位体积的质量。
- 重金属:密度大于4.5 g/cm³,如铁、铜、锌。
- 轻金属:密度小于4.5 g/cm³,如钠、铝、镁。
- 1.1.6 熔点: 熔化时的温度。
- 金属熔点范围广,从-39℃ (Hg) 到 3410℃ (W)。
- 1.1.7 硬度: 抗刻划或抗压能力。
1.2 化学性质
- 1.2.1 与氧气反应
- 活泼金属: 易与氧气反应。
- 常温下反应:如钠、钾。
- 加热条件下反应:如镁、铝。
- 不活泼金属: 不易与氧气反应,如金、铂。
- 铝的钝化: 铝在空气中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进一步氧化。
- 1.2.2 与酸反应
- 活泼金属: 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只有排在氢之前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 不活泼金属: 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 特殊情况: 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强,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
- 1.2.3 与盐溶液反应
-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 反应条件: 金属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盐必须可溶;金属不能与水反应(如K,Ca,Na)。
- 1.2.4 金属活动性顺序
- K > Ca > Na > Mg > Al > Zn > Fe > Sn > Pb > (H) > Cu > Hg > Ag > Pt > Au
- 规律: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越容易失去电子。
二、金属材料
2.1 金属材料的分类
- 2.1.1 纯金属: 仅含一种金属元素的材料。
- 优点:具有金属元素的固有性质。
- 缺点:强度和硬度一般较低。
- 2.1.2 合金: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 优点:性能优于纯金属,如强度、硬度、耐腐蚀性等。
- 常见合金:
- 钢: 含碳量在0.02%~2.11%的铁碳合金。
- 生铁:含碳量较高,一般为2%~4.3%。
- 钢:含碳量较低。
- 不锈钢:含铬、镍等元素的合金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 铝合金: 添加硅、铜、镁等元素的铝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等特点。
- 铜合金: 添加锌、锡等元素的铜合金,如黄铜、青铜等。
2.2 合金的特性
- 2.2.1 强度和硬度: 通常高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
- 2.2.2 熔点: 通常低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
- 2.2.3 耐腐蚀性: 某些合金的耐腐蚀性优于纯金属。
- 2.2.4 其他特性: 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也可能发生改变。
2.3 金属材料的应用
- 2.3.1 建筑领域: 钢筋混凝土、金属结构。
- 2.3.2 交通运输领域: 汽车、飞机、轮船、轨道交通。
- 2.3.3 电子电器领域: 导线、电子元件、外壳。
- 2.3.4 机械制造领域: 各种机器零件、工具。
- 2.3.5 日常生活: 餐具、炊具、装饰品。
三、金属的保护
3.1 金属腐蚀
- 3.1.1 定义: 金属或合金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而遭受破坏的现象。
- 3.1.2 类型:
- 化学腐蚀: 金属与干燥气体或非电解质溶液直接发生化学反应。
- 电化学腐蚀: 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发生电化学反应。
- 析氢腐蚀: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发生,产生氢气。
- 吸氧腐蚀:在酸性较弱或中性的溶液中发生,吸收氧气。
- 3.1.3 影响因素:
- 金属本身的性质。
- 周围介质的成分和性质。
- 温度、湿度、压力等环境因素。
3.2 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 3.2.1 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 制成合金。
- 3.2.2 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
- 涂油漆、凡士林等。
- 电镀、喷镀。
- 用化学方法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如铝的钝化)。
- 3.2.3 电化学保护法:
- 牺牲阳极保护法: 连接比被保护金属更活泼的金属,使其先被腐蚀。
- 外加电流保护法: 连接电源负极,使金属作为阴极受到保护。
四、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4.1 金属资源的来源
- 4.1.1 矿物: 地壳中存在的含金属元素的矿石。
- 4.1.2 海水: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金属元素,如镁、钠等。
4.2 金属资源的利用
- 4.2.1 冶炼: 将金属从矿石中提取出来的过程。
- 常见冶炼方法:
- 热还原法:用焦炭、一氧化碳、氢气等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
- 电解法:电解金属化合物。
- 湿法冶金:用化学溶液浸出金属,再进行提取。
- 4.2.2 加工: 将金属制成各种产品。
4.3 金属资源的保护
- 4.3.1 合理开采: 避免过度开采,保护矿产资源。
- 4.3.2 资源回收: 回收废旧金属,减少资源浪费。
- 4.3.3 寻找替代品: 开发新型材料,替代部分金属材料。
- 4.3.4 防止金属腐蚀: 延长金属制品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