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节气思维导图
- 基本信息
- 时间
- 公历:通常在每年10月23日左右
- 农历:农历九月的后半段
- 意义
- 二十四节气之一
- 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 从霜降到立冬为期15天
- 表示天气渐冷,露水凝结成霜,部分地区可见初霜
- 秋冬季过渡期,万物衰败,冬季即将开始
- 时间
- 气候特点
- 气温骤降
- 昼夜温差大,尤其是北方地区
- 部分地区清晨地面温度降至0℃以下
- 冷空气活动频繁
- 天气干燥
- 空气湿度明显降低
- 风力增大,风沙可能增多
- 皮肤、口鼻易干燥
- 晴朗天气多
- 秋高气爽,能见度高
- 午间阳光可能依然强烈
- 红叶
- 北方地区红叶(如枫叶、黄栌)进入最佳观赏期
- 霜打过的叶子颜色更鲜艳
- 气温骤降
- 物候现象 (霜降三候)
- 一候:豺祭兽 (豺祭兽)
- 霜降日后五日
- 豺这类动物开始捕获猎物,像陈列祭祀一样,表现出动物顺应自然节律的行为
- 二候:草木黄落 (草木黄落)
- 霜降日后十日
- 大部分地区草木枯萎,叶子大量掉落,大地逐渐萧瑟
- 三候:蛰虫咸俯 (蛰虫咸俯)
- 霜降日后十五日
- 蛰居的小虫,感应到寒气加深,开始藏入洞中不动,进入冬眠状态
- 一候:豺祭兽 (豺祭兽)
- 民间习俗
- 饮食习俗 (食俗)
- 吃柿子
- 寓意"事事如意"
- 补充维生素,润肺生津
- 软糯香甜,适合滋补
- 吃鸭肉
- 部分地区有霜降吃鸭肉进补的习惯
- 滋阴润燥,缓解秋燥
- 吃羊肉
- 北方地区多喝羊肉汤,抵御寒冷
- 温补驱寒,益气补虚
- 吃其他应季果蔬
- 苹果、梨、栗子、萝卜、白菜等
- 补充水分、维生素、纤维,强身健体
- 吃柿子
- 赏秋 (赏秋)
- 赏红叶、登高望远
- 感受秋末的景色,舒缓心情
- 送芋鬼 (送芋鬼)
- 部分地区(如广东连山)有此习俗,用芋头或芋头杆驱邪、祭祀
- 祈福平安,消除病灾
- 腌制食品 (腌制)
- 准备腌制秋菜,如萝卜、白菜,为冬季做准备
- 饮食习俗 (食俗)
- 养生要点
- 防燥 (防秋燥)
- 多喝水,补充水分,保持身体湿润
- 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梨、银耳、蜂蜜、芝麻、百合、山药、莲藕等
- 避免辛辣燥热食物,如辣椒、花椒、烧烤等
- 保暖 (防寒)
- "秋冻"适度,霜降后需及时添衣
- 重点保护腹部、足部、肩颈、头部,避免受凉
- 预防感冒、支气管炎、关节疼痛等疾病
- 健脾胃 (健脾)
- 秋季脾胃功能易受影响,注意饮食规律和卫生
- 食用温和、易消化、有健脾功效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粥、红枣等
- 运动 (运动)
- 适当进行温和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
- 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出汗过多受凉
- 注意运动时的保暖
- 睡眠 (睡眠)
- 保证充足睡眠,顺应昼短夜长的规律
- 规律作息,提高免疫力
- 情志调节 (调情志)
-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悲秋情绪
- 多与人交流,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
- 防燥 (防秋燥)
- 农业活动
- 秋收扫尾 (秋收)
- 抢收晚熟作物,如玉米、棉花、甘薯等
- 防范霜冻对未收作物的损害
- 冬作物播种 (冬播)
- 冬小麦、油菜等冬作物播种的关键时期
- 做好土地整理、施肥、播种等工作
- 田间管理 (田管)
- 对已播种的作物进行田间管理,如施肥、浇水(视情况)
- 农产品贮藏 (贮藏)
- 做好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入库准备
- 注意通风、防潮、防霉、防虫、防鼠
- 防霜冻 (防霜冻)
- 采取熏烟、覆盖、灌水等措施,减轻霜冻对作物的影响
- 秋收扫尾 (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