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中国古代神话》
中心主题:中国古代神话
I. 开天辟地与创世神话
- 1. 盘古开天:
- 起源:混沌时期
- 主要事迹:
- 身处混沌,手持巨斧
- 顶天立地,身躯不断增长
- 身化万物:
- 气成风云
- 声音为雷霆
- 左眼为太阳,右眼为月亮
- 血液为江河
- 毛发为草木
- 精髓为宝石
- 象征意义:创世,牺牲精神,生命起源
- 2. 女娲造人:
- 背景:天地初开,生灵稀少
- 主要事迹:
- 黄土造人:用黄土捏泥人,赋予生命
- 绳抽泥浆:为提高效率,用绳子沾泥浆甩出,成为后来的普通人
- 炼石补天:
- 起因: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大战,撞断天柱
- 补天材料:五色石
- 影响:天空恢复平静,但留下了“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痕迹
- 象征意义:母性,创造力,拯救苍生
- 3. 伏羲:
- 身份:人类始祖,三皇之一
- 主要事迹:
- 教民结网,渔猎为生
- 制琴瑟,创造音乐
- 创造八卦,阐释宇宙规律
- 象征意义:智慧,文明的开端,文化创造
II. 英雄神话与治水传说
- 1. 大禹治水:
- 背景:洪水泛滥,民不聊生
- 主要事迹:
- 疏导为主:与父亲鲧堵塞的方式不同,大禹采取疏导的方式治理洪水
- 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了治水,牺牲个人家庭
- 划分九州:治理洪水后,划分九州,奠定中国疆域的基础
- 象征意义:坚韧不拔,公而忘私,民族英雄
- 2. 后羿射日:
- 背景:十日并出,大地焦渴
- 主要事迹:
- 射落九日:用神弓射落九个太阳,只留一个
- 除恶扬善:射杀危害百姓的怪兽
- 与嫦娥:西王母赠予不死药,嫦娥偷吃后奔月
- 象征意义:英雄气概,为民除害,勇敢无畏
- 3. 精卫填海:
- 背景:炎帝之女女娃溺水身亡
- 主要事迹:
- 化为精卫鸟,衔西山木石填东海
- 象征意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矢志不渝
III. 神仙体系与天庭神话
- 1. 天庭结构:
- 玉皇大帝:天庭最高统治者,总管三界
- 西王母:掌管长生不死药,住在昆仑山
- 王母娘娘:中国民间信仰,与西王母形象混同,掌管婚姻、生育
- 太上老君:道教始祖,炼丹
- 托塔李天王:天兵天将统帅
- 哪吒:李天王之子,神通广大
- 二郎神:玉皇大帝外甥,法力高强
- 雷公电母:掌管雷电
- 风伯雨师:掌管风雨
- 2. 主要神仙:
- 财神:掌管财富
- 门神:守护家宅
- 灶神:监督人间善恶
- 月老:掌管姻缘
- 寿星:掌管寿命
- 3. 天庭神话故事:
- 牛郎织女:爱情故事,鹊桥相会
- 八仙过海:神仙显神通
- 孙悟空大闹天宫:反抗精神的体现
IV. 妖魔鬼怪与志怪传说
- 1. 妖:
- 定义:动植物修炼成精
- 常见妖:狐狸精、蛇精、树精等
- 代表:白蛇传(白素贞)
- 2. 魔:
- 定义:具有强大力量,危害人间
- 代表:蚩尤
- 3. 鬼:
- 定义:人死后的灵魂
- 判官:阴间审判
- 孟婆:汤消除记忆
- 4. 志怪传说:
- 《山海经》:记载各种奇异生物
- 《聊斋志异》:描写人与鬼妖之间的故事
V. 影响与意义
- 1. 文化传承:
- 神话故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影响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等各个方面
- 2. 精神寄托:
- 提供道德教化和精神慰藉
- 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3. 民族认同:
- 增强民族凝聚力
- 塑造民族精神
VI. 分支与关联
- 1. 道教神话:与道教信仰紧密相连,如三清、四御等。
- 2. 佛教神话:佛教传入后,与本土神话融合,如观音菩萨等。
- 3. 地域神话: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神话传说,如妈祖(海神)主要在沿海地区流传。
- 4. 神话人物的演变:神话人物形象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演变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