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第一单元
-
主题词:草原 (主线)
-
要素:
- 作者:老舍
- 体裁:散文
- 情感:赞美草原,热爱草原人民
-
内容概括:
- 第一部分(1-3自然段):总写草原辽阔美丽,给人以舒服的感觉。
- 关键词:渲染,勾勒,总起
- 表达方式:直抒胸臆
- 修辞手法:比喻(绿毯、彩带)、排比(句式整齐,增强气势)
- 第二部分(4-7自然段):具体描写草原的景色,突出草原的热情。
- 关键词:静态美,动态美,人情美
- 描写对象:
- 静态美:绿毯,柔和的线条,骏马,羊群
- 动态美:飞驰的骏马,活泼的儿童
- 人情美: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
- 描写方法:
- 抓住特征描写:草原辽阔,柔美,充满生机
- 动静结合:动静相衬,突出草原的活力
- 色彩鲜明:绿,白,红,等
- 修辞手法:比喻(骏马像珍珠,像雨点)、拟人(互相追逐,发出清脆的铃声)
- 第三部分(8-10自然段):描写蒙汉情深,表现了民族团结。
- 关键词:热情款待,深情厚谊,依依不舍
- 细节描写:主人的热情,歌声的悠扬,举杯庆祝的场景
- 情感表达:赞美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 象征意义:“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表达了作者对草原和草原人民的依依不舍之情,也象征着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景。
- 第一部分(1-3自然段):总写草原辽阔美丽,给人以舒服的感觉。
-
写作特点:
- 语言生动形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 动静结合,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
- 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突出草原的特点。
- 情景交融,表达作者的真挚情感。
-
重点语句:
- “那里的天总是那么蓝,那么高,似乎是透明的,像一口深井,使人看了心胸开阔。”(总写草原的天空)
-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草原的辽阔)
- “到处都是绿色,似乎要流到你的心里去。”(描写草原绿色的浓郁)
-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比喻,描绘草原的线条美)
- “无论是奔驰的骏马,还是低头吃草的牛羊,都像是镶嵌在绿色地毯上的宝石,闪耀着各自的光辉。” (比喻,描绘草原的生机勃勃)
-
中心思想: 作者通过描写草原的辽阔美丽和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表达了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
-
-
主题词:丁香结
-
要素:
- 作者:宗璞
- 体裁:散文
- 情感:表达对人生经验和生活哲理的思考,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
内容概括:
- 描写对丁香结的观察,进而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 对丁香的喜爱和对丁香结的理解。
- 从丁香结联想到人生,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 从丁香的香气联想到人生的丰富与美好。
-
结构分析:
- 第一部分:描写丁香的外形和特点。
- 第二部分:写“我”对丁香结的观察和思考。
- 第三部分:由丁香结联想到人生,抒发感情。
-
写作特点:
- 借物抒情,以小见大。
- 语言细腻,富有哲理。
- 情感真挚,引发思考。
-
重点语句:
- “我不懂花,也并非对于花有什么特殊的偏爱。花开得再好,也不过是匆匆地过去。” (引出下文,表达对丁香的喜爱)
- “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苞,在绿叶丛中,显得特别可爱,仿佛是些小小的诗篇,静静地等待着被人们发现。”(描写丁香花苞的可爱)
- “人生道路上,不也有许多像丁香结那样的事物吗?也许它们很平凡,也许它们很不起眼,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它们就会绽放出美丽的光彩。”(联想到人生,表达对未来的期盼)
- “我想,人生的道路,不也像这丁香一样吗?总要经过无数的挫折和磨难,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进一步思考人生)
-
象征意义:
- 丁香结: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
- 丁香花:象征着经过努力和付出后所获得的成功和美好。
-
中心思想: 通过对丁香结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人生需要经历磨难,才能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
-
词语积累:
- 读读写写: 渲染、勾勒、低吟、迂回、礼貌、拘束、羞涩、摔跤、清晰、襟飘带舞、会心一笑
- 读读记记: 鄂温克族、内蒙古、 膘肥体壮、 辽阔无垠、悠扬婉转、 精神饱满、 美轮美奂
-
语文园地一:
- 日积月累:
- 诗句积累与理解。
- 口语交际:
- 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
- 习作:
- 描写景物,表达真情实感。练习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 日积月累:
-
拓展延伸:
- 阅读其他描写草原风光的文章。
- 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 收集关于民族团结的故事。
-
学习方法:
-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含义。
-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学习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 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人生的意义。
中心思想: 本单元围绕“自然与人”的主题,通过对草原和丁香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民族团结的赞美。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