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思维图怎么画,数学

《二年级思维图怎么画,数学》

思维图在二年级数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概念,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它不仅仅是一种记录工具,更是一种思维训练的方式。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如何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思维图,并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

一、思维图的类型与选择

常用的思维图类型包括:圆圈图(Circle Map)、气泡图(Bubble Map)、双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树状图(Tree Map)、流程图(Flow Map)、括号图(Brace Map)、桥状图(Bridge Map)和多流程图(Multi-Flow Map)。

  • 圆圈图(Circle Map): 定义概念,通常中心圆圈写概念名称,外围圆圈写与概念相关的描述、特征、例子等。适用于对某个数学概念进行头脑风暴,收集相关信息。

  • 气泡图(Bubble Map): 描述事物的性质或特点,中心圆圈写事物名称,外围气泡写形容词或短语。适用于描述数字、图形、运算等。

  • 双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 比较两个事物的异同,中心两个圆圈分别写两个事物名称,中间重叠区域写共同点,两侧分别写各自的不同点。适用于比较数字大小、图形特征、运算性质等。

  • 树状图(Tree Map): 分类,从一个主题出发,逐步向下分类,形成树状结构。适用于分类数字、图形、算式等。

  • 流程图(Flow Map): 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用箭头连接各个步骤。适用于解决应用题,展示解题步骤;或者描述计算过程。

  • 括号图(Brace Map): 显示事物的部分与整体关系,左侧写整体,右侧用括号连接各个部分。适用于分解数字、图形等。

  • 桥状图(Bridge Map): 显示事物之间的关系,上下两条平行线,中间用箭头连接。适用于比例、关系等。二年级可能较少涉及,但可以用于理解“多多少少”这类关系。

  • 多流程图(Multi-Flow Map): 显示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中心事件,左侧写原因,右侧写结果。 适用于简单应用题的分析。

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树状图和流程图是最常用的。选择哪种类型的思维图,取决于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性质。

二、如何绘制思维图(以几种常用图为例)

  1. 圆圈图:

    • 步骤一: 在纸张中心画一个圆圈,在圆圈内写下要定义的数学概念,例如“加法”。
    • 步骤二: 在中心圆圈外画一圈较大的圆圈。
    • 步骤三: 在外围圆圈内写下与加法相关的词语、例子、性质等。例如,“合并”、“总数”、“3+5=8”、“交换律(初步感知)”。
    • 步骤四: 用线条连接中心圆圈和外围圆圈,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
  2. 气泡图:

    • 步骤一: 在纸张中心画一个圆圈,在圆圈内写下要描述的事物,例如“数字8”。
    • 步骤二: 在中心圆圈周围画多个气泡。
    • 步骤三: 在每个气泡内写下一个形容数字8的词语或短语。例如,“偶数”、“比7大”、“8个苹果”、“可以分成两个4”。
    • 步骤四: 用线条连接中心圆圈和周围的气泡。
  3. 双气泡图:

    • 步骤一: 在纸张上方画两个圆圈,分别写下要比较的两个事物,例如“正方形”和“长方形”。
    • 步骤二: 在两个圆圈中间重叠的部分画多个气泡,写下它们的共同点,例如“都是四边形”、“都有四个角”。
    • 步骤三: 在正方形圆圈周围画气泡,写下正方形的特点,例如“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步骤四: 在长方形圆圈周围画气泡,写下长方形的特点,例如“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步骤五: 用线条连接圆圈和气泡。
  4. 树状图:

    • 步骤一: 在纸张上方写下要分类的总主题,例如“图形”。
    • 步骤二: 从主题出发,画出分支,写下第一层分类,例如“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 步骤三: 从“平面图形”分支出发,继续画出分支,写下第二层分类,例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 步骤四: 每一层分类用线条连接。
  5. 流程图:

    • 步骤一: 分析应用题,确定解题步骤。
    • 步骤二: 用方框或圆角矩形表示每个步骤。
    • 步骤三: 在方框内写下步骤的内容,例如“求出总数”、“列式计算”、“写答案”。
    • 步骤四: 用箭头连接各个方框,表示步骤的顺序。

三、二年级数学思维图的应用举例

  • 学习加法: 用圆圈图定义“加法”,外围写“合并”、“增加”、“总数”、“+”、“例如:3+2=5”。

  • 学习乘法: 用圆圈图定义“乘法”,外围写“几个几”、“相同加数”、“例如:3x4=12表示3个4相加”。用树状图将乘法口诀进行分类,例如按“几的乘法”分类。

  • 学习长度单位: 用双气泡图比较“厘米”和“米”的异同,共同点:都是长度单位;不同点:厘米短,米长,1米=100厘米。

  • 解决应用题: 用流程图分解解题步骤,例如“小明有15个苹果,吃了7个,还剩几个?” 步骤:①理解题意(知道了什么,求什么);②分析数量关系(总数-吃了的=剩下的);③列式计算(15-7=8);④写答案(还剩8个苹果)。 也可以用多流程图,中间写“吃了苹果”,左边写原因(饿了,喜欢吃),右边写结果(苹果少了,肚子饱了)。

  • 认识图形: 用气泡图描述正方形的特点,例如“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正方方的”。用树状图将图形分类。

四、绘制思维图的注意事项

  • 清晰简洁: 思维图应该清晰易懂,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符号和颜色。
  • 重点突出: 突出重点信息,避免信息过载。
  • 灵活运用: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组合不同的思维图类型。
  • 鼓励参与: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图的绘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 及时反馈: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思维图进行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不要强求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模板,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来表达。

五、使用思维图的益处

  • 提高理解力: 思维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
  • 发展思维能力: 绘制思维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思维训练。
  • 提高记忆力: 结构化的信息更容易记忆。
  •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 激发学习兴趣: 思维图可以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和生动。

总之,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思维图,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思维图类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图的绘制,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at home思维脑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