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的思维导图
《脂质的思维导图》
一、脂质概述
1.1 定义
-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非极性有机分子
- 不溶于水,溶于非极性溶剂(如醚、氯仿、苯等)
1.2 功能
- 能量储存: 脂肪是重要的能量储备形式,提供长期能量供应。
- 结构成分: 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维持细胞结构完整性。
- 信号传递: 某些脂类(如类固醇激素)参与细胞信号转导。
- 绝缘与保护: 脂肪在皮下组织中起保暖作用,保护内脏器官。
- 维生素的吸收: 帮助脂溶性维生素(A, D, E, K)的吸收。
1.3 分类
- 简单脂质:
- 甘油酯 (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
- 蜡酯 (脂肪酸与长链醇形成的酯)
- 复合脂质:
- 磷脂 (含有磷酸的脂质)
- 糖脂 (含有糖的脂质)
- 硫脂 (含有硫酸基团的脂质)
- 衍生脂质:
二、简单脂质
2.1 甘油酯
- 组成: 甘油 + 1-3 个脂肪酸
- 分类:
- 特性:
- 功能: 主要的能量储存形式
2.2 蜡酯
- 组成: 长链脂肪酸 + 长链醇
- 特性: 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
- 功能: 保护作用,如植物叶片表面的蜡质层,昆虫外骨骼的蜡质。
三、复合脂质
3.1 磷脂
- 组成: 甘油或鞘氨醇骨架 + 脂肪酸 + 磷酸 + 极性头部基团
- 分类:
- 甘油磷脂:
- 磷脂酰胆碱 (PC)
- 磷脂酰乙醇胺 (PE)
- 磷脂酰丝氨酸 (PS)
- 磷脂酰肌醇 (PI)
- 鞘磷脂:
- 特性: 两亲性 (既有亲水部分,又有疏水部分)
- 功能:
3.2 糖脂
- 组成: 鞘氨醇骨架 + 脂肪酸 + 糖类
- 分类:
- 脑苷脂 (含有单个糖分子,如葡萄糖或半乳糖)
- 神经节苷脂 (含有寡糖链,含有唾液酸)
- 特性: 存在于细胞膜外表面
- 功能:
3.3 硫脂
- 组成: 含硫酸基团的脂质
- 功能: 存在于细胞膜,参与细胞功能调节 (相对较少研究)
四、衍生脂质
4.1 脂肪酸
- 组成: 羧基 (-COOH) 连接到长链烃基
- 分类:
- 饱和脂肪酸 (无双键)
- 不饱和脂肪酸 (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
- 单不饱和脂肪酸 (MUFA)
- 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
- 特性:
- 功能:
- 构成甘油酯、磷脂等脂质的成分
- 必需脂肪酸 (人体无法自身合成)
4.2 类固醇
- 结构: 四个稠合的碳环
- 分类:
- 胆固醇
- 类固醇激素
- 性激素 (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
- 肾上腺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
- 功能:
-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合成其他类固醇的原料
- 类固醇激素调节生理功能
4.3 萜类
- 结构: 异戊二烯 (isoprene) 的重复单元
- 分类: 根据异戊二烯单元的数量分类 (如单萜、二萜、三萜等)
- 功能:
- 植物色素 (如类胡萝卜素)
- 精油
- 维生素 (如维生素A)
4.4 类胡萝卜素
- 结构: 多烯烃类化合物
- 分类:
- 胡萝卜素 (如β-胡萝卜素)
- 叶黄素 (如玉米黄质、叶黄素)
- 功能:
五、脂质代谢
5.1 脂肪消化吸收
- 乳化作用 (胆汁酸)
- 脂肪酶水解甘油三酯
- 小肠吸收脂肪酸、甘油一酯、胆固醇等
- 合成乳糜微粒 (chylomicron)
5.2 脂肪酸氧化
- β-氧化 (在线粒体中进行)
- 产生乙酰CoA、FADH2、NADH
- 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 FADH2和NADH进入电子传递链
5.3 脂肪合成
- 乙酰CoA羧化为丙二酰CoA (限速步骤)
- 脂肪酸合成酶催化脂肪酸链的延伸
- 主要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进行
5.4 胆固醇代谢
- 合成:主要在肝脏进行,乙酰CoA是原料
- 运输:通过脂蛋白 (LDL, HDL)
- 排泄:通过胆汁排泄
六、脂质与健康
6.1 饱和脂肪酸
6.2 不饱和脂肪酸
- ω-3脂肪酸:有益于心血管健康,抗炎作用
- 反式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6.3 胆固醇
- 高胆固醇血症: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 LDL胆固醇 (坏胆固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 HDL胆固醇 (好胆固醇):保护心血管
6.4 脂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