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除法说明制作图

《二年级除法说明制作图》

图一:引人入胜的场景设置 (除法的起源)

(图片:一个农民伯伯在田里收获苹果,苹果堆成小山,旁边站着几个小朋友,手里拿着篮子,眼神充满期待。)

文字说明:

在美丽的田野里,农民伯伯辛勤地收获了许多又大又红的苹果!这些苹果要分给村里的小朋友们。怎样才能公平地分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除法”的开始!除法,就是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给几个人或者分成几份。想想看,如果农民伯伯有12个苹果,要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呢?让我们一起学习除法,找到答案吧!

图二:认识除法符号和算式 (除法的基础)

(图片:一个醒目的“÷”除法符号,颜色鲜艳,旁边用箭头分别指向“被除数”、“除号”、“除数”、“商”和“等于号”。)

文字说明:

认识一下除法的家族成员吧!

  • ÷ (除号): 像一个“躺倒的减号”,它代表着“平均分”的动作。
  • 被除数: 在除号前面,就是要被分的总数,就像我们刚才的12个苹果。
  • 除数: 在除号后面,表示要分成几份或者分给几个人,就像刚才的4个小朋友。
  • 商: 等于号后面的数字,表示平均分后每份有多少或者每个人能分到多少,这就是我们想要知道的答案!

所以,12个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用除法算式表示就是: 12 ÷ 4 = 3

图三:除法的意义讲解 (平均分的理解)

(图片:12个苹果分成4组,每组3个苹果。用虚线圈出每一组。)

文字说明:

这个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意义。我们有12个苹果,要分成4份,每一份是多少呢?我们可以尝试着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组。仔细数一数,每一组都有3个苹果!所以,12 ÷ 4 = 3,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这也就是我们除法计算的结果,也就是“商”。

图四:用小棒演示除法 (动手操作)

(图片:20根小棒,先展示整体,然后分成5组,每组4根。)

文字说明:

我们还可以用小棒来学习除法!假设我们有20根小棒,想要把它们平均分成5组。我们可以一根一根地分,也可以几根几根地分。经过尝试,我们会发现,每组可以分到4根小棒。所以,20 ÷ 5 = 4 。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原理,也能让我们更容易记住除法算式!

图五: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逆运算思维)

(图片:左边是乘法算式:4 x 3 = 12, 右边是除法算式:12 ÷ 3 = 4 和 12 ÷ 4 = 3。用箭头连接乘法和除法算式。)

文字说明:

除法和乘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是“逆运算”! 什么意思呢?看这个图, 4 x 3 = 12,表示4个3相加等于12。反过来,12 ÷ 3 = 4,表示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 12 ÷ 4 = 3,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帮助我们计算除法。例如,计算12 ÷ 3,我们可以想:几乘以3等于12呢? 答案是4!所以,12 ÷ 3 = 4 。

图六:除法应用题举例 (实际应用)

(图片:一个小女孩带着15块糖果,要分给她的3个朋友。)

文字说明:

除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小红有15块糖果,她想平均分给她的3个好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块糖果呢?

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15 ÷ 3 = ?

想一想: 几乘以3等于15呢? 答案是5!

所以,15 ÷ 3 = 5 。每个朋友能分到5块糖果!

图七:练习题 (巩固练习)

(图片:一组简单的除法练习题,例如: 8 ÷ 2 = ?, 10 ÷ 5 = ?, 18 ÷ 6 = ?, 24 ÷ 4 = ? 等等。)

文字说明:

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除法知识吧!

  • 8 ÷ 2 = ? (想想: 几乘以2等于8呢?)
  • 10 ÷ 5 = ? (想想: 几乘以5等于10呢?)
  • 18 ÷ 6 = ? (想想: 几乘以6等于18呢?)
  • 24 ÷ 4 = ? (想想: 几乘以4等于24呢?)

完成这些练习题,你会发现除法其实很简单!

图八:总结与鼓励 (鼓励学习)

(图片:一个卡通人物竖起大拇指,背景是五颜六色的气球和彩带。)

文字说明:

恭喜你!你已经学会了除法的基本知识!记住,除法就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的过程。多加练习,你就能熟练地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继续努力,你会发现数学的世界充满了乐趣! 加油!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写出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过程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