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课文思维导图

《三年级课文思维导图》

一、自然风光类

1. 《燕子》

  • 中心思想: 赞美了燕子活泼可爱,以及春天充满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 内容概括:
    • 燕子的外形描写:乌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轻快。
    • 燕子的活动描写:从南方飞来,停歇在电线上,在田野上飞翔。
    • 燕子带来的春天景象: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 重点词句:
    • “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燕子的外形。
    • “几痕细线连同着对面的青山,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描写了燕子在电线上停留的情景,充满诗情画意。
  • 拓展思考:
    • 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
    • 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 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 《荷花》

  • 中心思想: 描写了荷花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喜爱荷花的情感。
  • 内容概括:
    • 荷花的颜色:白荷花、粉荷花。
    • 荷花的姿态: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 荷花的香味:清香阵阵。
    • 作者的感受: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
  • 重点词句:
    •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运用想象,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
  • 拓展思考:
    • 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
    •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 了解荷花的生长特点。

3. 《桂林山水》

  • 中心思想: 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 内容概括:
    • 桂林的山:奇、秀、险。
    • 桂林的水:清、静、绿。
    • 山与水的结合: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 重点词句:
    • “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山水的地位。
    •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丽。
  • 拓展思考:
    •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 体会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 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 《日月潭》

  • 中心思想: 介绍了日月潭美丽的景色和名字的由来。
  • 内容概括:
    • 日月潭的形状:潭中一个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一半像圆圆的太阳,一半像弯弯的月亮。
    • 日月潭的景色:清澈的湖水,周围环绕着青山。
    • 名字的由来:因形状像太阳和月亮而得名。
  • 重点词句:
    • “岛上绿树成阴,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介绍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 拓展思考:
    • 了解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 培养对祖国宝岛台湾的向往之情。

二、人物故事类

1. 《司马光》

  • 中心思想: 赞扬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精神。
  • 内容概括:
    • 事件起因:一群孩子在花园里玩耍,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
    • 司马光的做法:冷静地分析情况,用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
    • 结果:落水的孩子得救了。
  • 重点词句:
    • “别的孩子都吓哭了,有的跑去找大人。”:衬托了司马光的冷静。
    • “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向水缸。”:表现了司马光的果断。
  • 拓展思考:
    • 学习司马光冷静思考、果断处理问题的精神。
    • 培养遇事不慌张的好习惯。

2. 《爱迪生救妈妈》

  • 中心思想: 赞扬了爱迪生从小就聪明机智、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精神。
  • 内容概括:
    • 事件起因:爱迪生的妈妈生病了,医生需要进行手术。
    • 爱迪生的观察:发现医生缺乏光线。
    • 爱迪生的做法:利用镜子反射光线,为医生提供了照明。
    • 结果:手术顺利完成,爱迪生的妈妈得救了。
  • 重点词句:
    • “爱迪生仔细地观察着,他发现医生缺乏光线。”:表现了爱迪生的观察能力。
    • “他跑回家,拿来一面大镜子,对着窗户,把阳光反射到妈妈的身上。”:表现了爱迪生的聪明机智。
  • 拓展思考:
    • 学习爱迪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精神。
    • 培养从小爱科学的好习惯。

3. 《称象》

  • 中心思想: 赞扬了曹冲的聪明才智,以及善于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
  • 内容概括:
    • 事件起因: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
    • 大家的困惑:没有人知道怎么称象。
    • 曹冲的方法:把大象赶到船上,在船身水面处画线,然后用石头代替大象,称出石头的重量,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 结果:曹冲成功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 重点词句:
    • “谁也没有好办法。”:说明称象的困难。
    • “把大象赶到船上,在船身水面处画一条线,然后把大象牵下船,装上石头,直到船身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介绍了曹冲称象的方法。
  • 拓展思考:
    • 学习曹冲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三、动物故事类

1. 《小蝌蚪找妈妈》

  • 中心思想: 通过小蝌蚪寻找妈妈的故事,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
  • 内容概括:
    • 小蝌蚪的出生:从小蝌蚪开始,逐渐长大。
    • 寻找妈妈的过程:询问了小虾、鱼、乌龟,最后找到了青蛙妈妈。
    • 青蛙的生长过程:蝌蚪 -> 长出后腿 -> 长出前腿 -> 尾巴变短 -> 变成青蛙。
  • 重点词句:
    • “我们妈妈有四条腿,绿色的身体,大大的眼睛。”:小蝌蚪描述妈妈的特征。
  • 拓展思考:
    • 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 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守株待兔》

  • 中心思想: 讽刺了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思想,说明了不能依靠侥幸心理,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 内容概括:
    • 事件起因: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
    • 农夫的做法:从此放下农活,每天守在树桩旁,希望再捡到兔子。
    • 结果:农夫再也没有捡到兔子,田地也荒芜了。
  • 重点词句:
    • “他从此就放下他的农具,成天守在那棵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描述了农夫的懒惰和侥幸心理。
  • 拓展思考:
    • 明白不能依靠侥幸心理,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 培养勤劳的好习惯。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分数百分数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