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七单元语文围绕声音制作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声音
一、声音的产生
- 定义: 物体振动产生的。
- 振动:
- 固体振动
- 液体振动
- 气体振动
- 例子:
- 敲鼓 - 鼓面振动
- 说话 - 声带振动
- 风吹树叶 - 树叶振动
- 无声的世界:
- 真空 - 无法传播声音
- 绝对零度 - 分子停止运动,理论上无法产生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
- 介质:
- 固体
- 液体
- 气体
- 传播速度:
- 固体 > 液体 > 气体
- 空气中:约340米/秒
- 传播方式: 声波
- 声波的特点:以波的形式传播,有频率、波长。
- 传播方向: 向四面八方传播
- 听觉:
- 耳朵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 听觉过程:声波 → 耳廓 → 鼓膜 → 听小骨 → 耳蜗 → 听觉神经 → 大脑
- 声音传播的远近:
- 距离:距离越远,声音越弱
- 介质:介质密度越大,传播效果越好
- 环境:空旷环境回声大,狭小环境回声小
三、声音的特性
- 音高:
- 定义:声音的高低
- 决定因素:振动频率
- 频率高:音高
- 频率低:音低
- 例子:女高音、男低音
- 音强(响度):
- 定义:声音的强弱
- 决定因素:振幅
- 振幅大:响度强
- 振幅小:响度弱
- 例子:大声说话、小声说话
- 音色:
- 定义:声音的特色,也叫音品
- 决定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 区分:不同乐器、不同人的声音
- 例子:钢琴声、小提琴声、每个人的声音都不一样
四、声音的应用
- 生活应用:
- 交流:说话、唱歌
- 娱乐:音乐、电影
- 提示:闹钟、喇叭
- 导航:声纳(蝙蝠、海豚)
- 科技应用:
- 超声波:医学检查、清洗
- 声呐:探测水下物体
- 乐器:各种乐器的演奏
- 通讯:电话、广播
- 医学应用:
- 听诊器:医生听诊
- 超声波检查:B超
- 助听器:帮助听力障碍人士
- 工业应用:
- 超声波清洗:清洗精密仪器
- 超声波焊接:焊接塑料制品
- 超声波探伤:检测金属内部缺陷
五、声音的保护
- 噪声:
- 定义: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 来源: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
- 噪声的危害:
- 影响听力
- 影响睡眠
- 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 引起心理问题:烦躁、焦虑
- 保护听力的方法:
- 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噪声环境中
- 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宜过大
-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 远离噪声源
- 减少噪声的措施:
- 声源处:使用低噪声设备,安装消声器
- 传播途径中:植树造林,设置隔音屏障
- 接收处:佩戴耳塞,使用隔音窗户
-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 地方性法规
六、扩展思考
- 回声:
- 定义: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 利用:测量距离、加强声音效果
- 共鸣:
- 定义:一个物体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也振动的现象。
- 例子:乐器共鸣箱
- 声音与动物:
- 动物利用声音进行交流和捕食
- 蝙蝠利用回声定位
- 海豚利用声呐
- 声音与艺术:
- 音乐:表达情感、创造意境
- 诗歌:运用声音的节奏和韵律
- 戏剧:运用声音塑造人物形象
七、本单元重点词语
- 绒毛
- 抽屉
- 沉默
- 姿势
- 甚至
- 爆发
- 震动
- 胸脯
- 犹豫
- 普通
- 鼓励
- 肯定
- 大概
- 错误
- 肩膀
- 愤怒
- 吵闹
- 讲述
- 响亮
- 清脆
- 沉闷
- 尖锐
八、本单元重点句型
- 比喻句:例如,“风吹过树梢,发出沙沙的声音,像一位轻柔的少女在唱歌。”
- 拟人句:例如,“闹钟每天早上准时叫醒我,像一位尽职的管家。”
九、写作技巧
- 运用拟声词:准确生动地描写声音
- 多感官描写:结合听觉、视觉、触觉等描写,使文章更形象
- 细节描写:通过细节描写,突出声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