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思维导图

《高中哲学思维导图》

I. 哲学导论

A. 哲学是什么?

  • 定义:对基本和普遍问题的理性探究。
    • 研究对象: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
    • 特点:
      • 批判性:质疑现有观念,挑战权威。
      • 反思性:对自身观念和方法进行反思。
      • 抽象性:关注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
      • 逻辑性:运用理性论证和逻辑推理。

B. 哲学的功能和意义

  • 提升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
    • 开阔视野:拓展认知边界,理解不同文化和价值观。
    • 塑造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对生命意义、道德原则的思考。
    • 促进社会进步:推动思想解放,促进制度创新。

C. 哲学史简述

  • 古希腊哲学:
    • 泰勒斯:万物本源是水。
    • 赫拉克利特:一切皆流变。
    • 巴门尼德:存在是永恒不变的。
    •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提问法。
    • 柏拉图:理念论。
    • 亚里士多德:形式与质料,逻辑学。
      • 中世纪哲学:
    • 奥古斯丁:上帝之城。
    • 阿奎那:经院哲学。
      • 近代哲学:
    •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理性主义。
    • 洛克:经验主义。
    • 休谟:怀疑主义。
    • 康德:先验哲学。
      • 现代哲学:
    • 黑格尔:绝对观念论。
    •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尼采:权力意志。
    • 萨特:存在主义。

II. 认识论

A. 知识的来源

  • 经验主义:知识来源于感官经验。(洛克、休谟)
    • 感觉:通过感官获得的直接体验。
    • 反思:对感觉进行加工和整理。
    • 局限性:无法解释普遍必然的知识。
      • 理性主义:知识来源于理性。(笛卡尔、莱布尼茨)
    • 先天观念:存在于心灵中的固有观念。
    • 推理:运用逻辑推理获得知识。
    • 局限性:容易陷入空想和教条。
      • 康德的调和:知性为自然立法,理性为实践立法。
    • 先验形式:时间、空间、范畴等。

B. 知识的真理性

  • 真理符合论:真理是与事实相符的。(亚里士多德)
    • 真理融贯论:真理是与一个信念体系融贯的。(黑格尔)
    • 真理实用论:真理是有效的。(詹姆斯、杜威)
    • 客观真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能够被实践检验的真理。
    •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 绝对真理:标志着人们对特定对象真理性认识的终结。
      • 相对真理:标志着人们对特定对象一定程度的正确认识,受具体条件的限制。

C. 怀疑论

  • 皮浪主义:对一切知识持怀疑态度。
    • 休谟的怀疑论:对因果关系和归纳推理持怀疑态度。
    • 适度怀疑论: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保持批判性思维。

III. 存在论(本体论)

A. 什么是存在?

  • 存在:一切事物存在的方式和状态。
    • 实体:独立存在的个体。
    •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性质。

B. 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

  • 一元论: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 唯物主义一元论:本原是物质。(泰勒斯、德谟克利特、马克思)
    • 唯心主义一元论:本原是精神。(柏拉图、黑格尔)
      • 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通常是物质和精神。(笛卡尔)
      • 多元论:认为世界有多个本原。(恩培多克勒)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 辩证唯物主义: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马克思)
      •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主观感觉当做唯一真实的存在。(贝克莱)
    •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当做世界的本原。(柏拉图、黑格尔)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 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 联系的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发展的观点: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 全面的观点: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IV. 伦理学

A. 道德的本质

  • 道德: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 道德的来源:
      • 自然主义:道德来源于自然本性。(卢梭)
      • 社会契约论:道德来源于社会契约。(霍布斯、洛克)
      • 理性主义:道德来源于理性。(康德)

B. 道德判断的标准

  • 义务论:道德行为的价值在于行为本身是否符合道德义务。(康德)
    • 绝对命令:无条件地要求所有人遵守的道德原则。
      • 功利主义:道德行为的价值在于能否带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边沁、密尔)
      • 美德伦理学:道德行为的价值在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亚里士多德)

C. 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普遍主义

  • 道德相对主义:道德标准因文化和社会而异。
    • 道德普遍主义:存在普遍适用的道德标准。

D. 公平与正义

  • 程序正义:保证程序的公平性。
    • 结果正义:保证结果的公平性。
    • 罗尔斯的正义论:无知之幕,差异原则。

V. 其他重要哲学概念

A. 自由意志

  • 决定论:人的行为是由先前的因果关系决定的。
    • 自由意志论:人有自由选择的能力。
    • 相容论:自由意志与决定论可以兼容。

B. 意义与虚无

  • 意义:人生的目的和价值。
    • 虚无主义:认为生命没有意义和价值。(尼采)
    • 存在主义:强调个人自由选择和自我创造。(萨特、加缪)

C. 科学哲学

  • 科学:运用理性方法认识世界的活动。
    •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理论。
    • 科学的界限:科学无法回答价值判断和终极问题。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实践: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 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 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这只是一个基本的思维导图框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扩展和修改。例如,可以增加对不同哲学家思想的详细介绍,以及对具体哲学问题的深入探讨。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立体图形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