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物理思维导图》
一、力学
1.1 运动学
1.1.1 基本概念
- 质点: 忽略物体大小和形状,简化为具有质量的点。
- 参考系: 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基准物体或物体系统。
- 位移: 位置的变化,矢量,大小为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
- 路程: 运动轨迹的长度,标量。
- 速度:
- 平均速度: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矢量。
- 瞬时速度: 无限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矢量,反映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和方向。
- 加速度: 速度的变化率,矢量,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1.1.2 匀变速直线运动
- 定义: 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 基本公式:
v = v₀ + at
(速度公式)x = v₀t + (1/2)at²
(位移公式)v² - v₀² = 2ax
(速度位移关系)
- 平均速度推论:
v̄ = (v₀ + v)/2
- 中间时刻速度:
v(t/2) = (v₀ + v)/2
- 中间位置速度:
v(x/2) = √( (v₀² + v²)/2 )
- 重要应用: 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1.1.3 抛体运动
- 平抛运动:
- 性质: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 规律:
- 水平方向:
x = v₀t
- 竖直方向:
y = (1/2)gt²
,v_y = gt
- 水平方向:
- 斜抛运动:
- 性质: 分解为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竖直上抛运动。
- 规律: 复杂,需分解计算,注意对称性。
1.2 力与平衡
1.2.1 力的基本概念
- 力: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矢量,具有大小、方向、作用点。
- 力的分类:
- 按性质分: 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核力等。
- 按作用方式分: 接触力、非接触力。
- 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G = mg
。 - 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 胡克定律:
F = kx
(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或压缩量成正比)。
- 胡克定律:
- 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 静摩擦力: 随外力变化,0 ≤ f ≤ f_max。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μ为动摩擦因数,N为正压力)。
1.2.2 共点力的平衡
- 平衡状态: 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 平衡条件: 合力为零,即 ΣF = 0。
- 求解方法:
- 正交分解法: 将力分解到相互垂直的坐标轴上,分别建立平衡方程。
- 合成法/分解法: 将几个力合成一个力,或将一个力分解成几个力,然后求解。
- 三角形法: 适用于三个共点力平衡。
- 临界问题: 分析刚好要发生某种状态时的条件。
1.3 牛顿运动定律
1.3.1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定律)
- 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 意义: 揭示了惯性的概念,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3.2 牛顿第二定律
- 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 公式:
F_合 = ma
。 - 适用范围: 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
1.3.3 牛顿第三定律
- 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 性质:
- 等大、反向、共线,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性质相同。
1.3.4 应用
- 连接体问题: 整体法、隔离法。
- 超重和失重: 加速度向上为超重,加速度向下为失重。
1.4 动量
1.4.1 动量与冲量
- 动量:
p = mv
,矢量,反映物体的运动状态。 - 冲量:
I = Ft
,矢量,反映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
1.4.2 动量定理
- 内容: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 公式:
I_合 = Δp = p₂ - p₁
。
1.4.3 动量守恒定律
- 内容: 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 条件: 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
- 公式:
p₁ + p₂ = p₁' + p₂'
- 应用: 碰撞、爆炸等。
1.5 能量
1.5.1 功与功率
- 功:
W = Fxcosθ
(θ为力与位移的夹角),标量,能量转化的量度。 - 功率:
P = W/t
,标量,反映做功的快慢。- 平均功率:
P = W/t
- 瞬时功率:
P = Fvcosθ
- 平均功率:
1.5.2 动能与动能定理
- 动能:
E_k = (1/2)mv²
,标量,反映物体的运动状态。 - 动能定理:
W_合 = ΔE_k = (1/2)mv₂² - (1/2)mv₁²
1.5.3 势能
- 重力势能:
E_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 弹性势能: 与弹簧的形变量有关。
1.5.4 机械能守恒定律
- 内容: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 条件: 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 公式:
E_k₁ + E_p₁ = E_k₂ + E_p₂
1.5.5 能量守恒定律
- 内容: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电磁学
2.1 静电场
(后续章节内容待补充,按照力学的结构继续展开,包含电场力,电势,电容等相关概念,公式以及应用)
2.2 电路
(后续章节内容待补充,按照力学的结构继续展开,包含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路分析等相关概念,公式以及应用)
2.3 磁场
(后续章节内容待补充,按照力学的结构继续展开,包含磁感应强度,安培力,洛伦兹力,磁通量等相关概念,公式以及应用)
2.4 电磁感应
(后续章节内容待补充,按照力学的结构继续展开,包含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自感等相关概念,公式以及应用)
2.5 交流电
(后续章节内容待补充,按照力学的结构继续展开,包含交流电的产生,有效值,变压器,电功率等相关概念,公式以及应用)
三、光学
(后续章节内容待补充,按照力学的结构继续展开,包含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相关概念,公式以及应用)
四、热学
(后续章节内容待补充,按照力学的结构继续展开,包含热力学定律,分子动理论,内能等相关概念,公式以及应用)
五、原子物理
(后续章节内容待补充,按照力学的结构继续展开,包含原子结构,原子核,核反应等相关概念,公式以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