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思维导图》
一、电路基础
1.1 电路组成
1.1.1 电源
- 提供能量
- 理想电压源:电压恒定,内阻为零
- 理想电流源:电流恒定,内阻无穷大
- 实际电源:内阻不为零,电压电流受负载影响
1.1.2 负载
1.1.3 连接元件
1.2 电路定律
1.2.1 欧姆定律
- 定义: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 (U = IR)
1.2.2 基尔霍夫定律
* KCL(电流定律):
* 内容:任一节点流入电流之和等于流出电流之和
* 应用:节点电流分析
* KVL(电压定律):
* 内容:任一闭合回路电压之和等于零
* 应用:回路电压分析
1.3 电路分析方法
1.3.1 节点电压法
1.3.2 回路电流法
1.3.3 叠加定理
- 原理:多个独立电源作用时,任一支路的电流/电压等于每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产生的电流/电压的代数和
1.3.4 戴维宁定理
- 原理:任何线性电路都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阻串联等效替代
1.3.5 诺顿定理
- 原理:任何线性电路都可以用一个电流源和一个电阻并联等效替代
1.4 电路元件
1.4.1 电阻
- 阻碍电流通过
- 影响因素:材料、长度、截面积、温度
-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1.4.2 电容
- 储存电荷
- 影响因素:极板面积、极板间距、介电常数
- 电容的串联和并联
1.4.3 电感
- 储存磁场能量
- 影响因素:线圈匝数、几何形状、磁导率
- 电感的串联和并联
二、交流电路
2.1 交流电基本概念
2.1.1 正弦交流电
2.1.2 相量法
2.1.3 阻抗
- 定义:交流电路中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包括电阻、感抗、容抗
2.2 交流电路分析
2.2.1 RLC串联电路
2.2.2 RLC并联电路
2.2.3 功率
- 有功功率:电阻元件消耗的功率
- 无功功率:电感、电容元件交换的功率
- 视在功率:电压和电流有效值的乘积
- 功率因数: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
2.3 三相交流电路
2.3.1 三相电源
- 星形连接:线电压是相电压的√3倍,线电流等于相电流
- 角形连接:线电压等于相电压,线电流是相电流的√3倍
2.3.2 三相负载
2.3.3 功率
三、电机与变压器
3.1 变压器
3.1.1 原理
3.1.2 结构
3.1.3 参数
3.1.4 类型
3.2 直流电机
3.2.1 原理
3.2.2 结构
3.2.3 类型
3.3 交流电机
3.3.1 异步电机(感应电机)
- 原理:电磁感应
- 结构:定子、转子
- 类型:鼠笼式、绕线式
- 特性:启动转矩小,调速性能差
3.3.2 同步电机
- 原理:磁场同步旋转
- 结构:定子、转子
- 类型:凸极式、隐极式
- 特性:恒速运行,可用于提高功率因数
四、电力拖动与控制
4.1 电力拖动
4.1.1 电动机选择
4.1.2 调速方法
- 直流电机调速:改变电枢电压、改变励磁电流、改变电枢回路电阻
4.2 电气控制
4.2.1 常用控制元件
4.2.2 常用控制电路
- 直接启动控制
- 星-三角启动控制
- 自耦降压启动控制
- 正反转控制
- Y-Δ启动
五、电力安全
5.1 触电的防护
5.1.1 安全电压
5.1.2 基本防护措施
- 绝缘:提高绝缘等级
- 接地:将金属外壳接地
- 接零:将金属外壳接零
- 漏电保护:安装漏电保护器
5.2 安全操作规程
5.2.1 工作票制度
- 目的:保证工作安全
- 内容: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工作监护人、工作班成员的职责
5.2.2 停电操作
5.2.3 送电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