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思维导图

《高一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宇宙中的地球

  • 一、 宇宙环境

    • 1.1 宇宙的形成与演化
      • 1.1.1 大爆炸理论:
        • 核心观点:宇宙起源于一个极小的点,发生大爆炸,不断膨胀。
        • 证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红移现象。
      • 1.1.2 宇宙的层次结构:
        • 由小到大:行星、恒星、星系、星系团、总星系。
        • 理解不同层级的天体系统及彼此关系。
    • 1.2 太阳系
      • 1.2.1 太阳系组成:
        • 太阳: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占99.86%。
        •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 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卫星等。
      • 1.2.2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 共面性: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
        • 同向性:绕太阳公转方向相同(自西向东)。
        • 近圆性:轨道接近正圆形。
      • 1.2.3 行星的分类:
        •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密度大,体积小,有固体表面)。
        • 巨行星:木星、土星(体积大,密度小,主要成分是气体)。
        •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远,表面温度低)。
      • 1.2.4 地球的特殊性:
        • 存在生命的原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有液态水;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 大气成分的演化:原始大气 -> 二氧化碳为主 -> 氧气增加。
    • 1.3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太阳系是银河系中普通的一员。
      • 银河系只是众多星系中的一个。
      • 突出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培养辩证思维。
  • 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2.1 太阳辐射
      • 2.1.1 太阳辐射的本质:
        • 电磁波。
      • 2.1.2 太阳辐射的影响:
        • 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 维持地表温度,驱动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
        • 影响农业生产(光照强度、光照时间)。
      • 2.1.3 太阳活动:
        • 黑子: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数量多少、大小变化有周期性(平均周期11年)。
        • 耀斑:太阳大气层中发生的剧烈能量释放现象。
        • 影响:影响地球的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 2.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极光现象。
      • 无线电通讯干扰。
      • 气候变化(长周期)。
  • 三、 地球的运动

    • 3.1 地球的自转
      • 3.1.1 方向:
        • 自西向东。
      • 3.1.2 周期:
        •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 太阳日:24小时。
      • 3.1.3 速度:
        • 线速度: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 角速度:除两极外,各地相等。
      • 3.1.4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昼夜交替:产生了地方时,形成了昼夜更替。
        •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 3.2 地球的公转
      • 3.2.1 轨道:
        • 椭圆形。
      • 3.2.2 周期:
        • 恒星年:365天6小时9分10秒。
        • 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
      • 3.2.3 速度:
        •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 3.2.4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 季节变化:形成春夏秋冬四季。
        • 昼夜长短变化:影响各地昼夜长短。
    • 3.3 黄赤交角
      • 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
      • 赤道面:地球赤道所在的平面。
      • 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约23.5°)。
      • 黄赤交角是影响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范围和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
    • 3.4 地方时和时区
      •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
      • 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 区时:各时区统一使用的时间。
      •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
      • 计算:东加西减,每15°差1小时。
  • 四、 地球的圈层结构

    • 4.1 地球内部圈层
      • 4.1.1 地壳:
        • 最外层,主要由岩石组成。
        • 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 4.1.2 地幔:
        • 地壳以下,软流层以上。
      • 4.1.3 地核:
        • 最内部,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 4.2 地球外部圈层
      • 4.2.1 大气圈:
        • 主要成分:氮气、氧气。
        • 作用:保温作用,保护作用。
        • 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层。
      • 4.2.2 水圈:
        • 主要组成:海洋、陆地水。
        • 水的存在形式: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 地球上水的总量很大,但淡水资源有限。
      • 4.2.3 生物圈:
        • 生命存在的空间。
        • 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部分组成。
        • 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补充:

  • 运用示意图帮助理解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 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 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地球圈层结构的相互作用。
  • 利用地图和地理工具,掌握时区和地方时的计算。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初一简单清楚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