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腹痛,听着挺简单,不就是肚子疼吗?可做外科这么多年,或者说哪怕只是在外科轮转过那么几天,你就知道,这玩意儿简直是医学里的“薛定谔的猫”,打开肚子之前,好多时候你真不知道里面是个什么光景。什么“思维导图”?呵,那地图上的线,画得再漂亮,到了真战场,风一吹,雨一打,病人一声惨叫,心就先乱了半拍。但话糙理不糙,脑子里没个章法,那是真抓瞎。所以,硬要说有个“图”,那也不是那种规规矩矩、方方正正的流程图,更像一张不断擦改、添枝加叶、布满问号的草稿纸。
首先,第一个分叉点,也是最要命的:这是不是个外科急腹症?能不能等?有没有立即开刀的必要?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那种突然像被刀割开一样的剧痛,疼得满床打滚,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或者肚子摸上去像块板子一样硬邦邦的(腹壁板状强直),那警报就响得震天响了。还有反跳痛、肌紧张,这些腹膜刺激征,基本就是敲门砖了——“里面有事儿,赶紧来看!”别磨蹭,磨蹭可能就是一条命。
接着,如果高度怀疑是外科的,就开始定位了。这疼痛,起在哪里?放射到哪里?右下腹?首先想到阑尾炎,这几乎是刻在医学生DNA里的条件反射。但别忘了,阑尾这小东西,位置千奇百怪,可以在盆腔,可以在肝脏下面,可以在腹膜后,所以疼痛位置不典型是常态。别被书本上的“典型”骗了。右上腹呢?胆囊炎、胆结石,那痛起来,常常放射到右肩胛,恶心呕吐少不了。剑突下或者左上腹?胃穿孔?急性胰腺炎?胰腺炎那痛,常常像腰带一样勒着后背,疼得你直不起腰,血淀粉酶、脂肪酶飙高是它的“签名”。左下腹?在国内憩室炎不如西方那么普遍,但年纪大的,或者有便秘史的,得留个心眼儿。年轻女性?妇科的问题!卵巢囊肿扭转、宫外孕破裂,那痛起来也是要命的,得拉妇科急会诊,查HCG是铁律!还有小肠、大肠的梗阻,那痛是阵发性的,一阵一阵的绞痛,痛的时候肚子胀,咕噜咕噜叫(肠鸣音亢进),然后可能就吐了,吐的是胃内容物、胆汁,甚至粪样物,看着都让人心惊。
痛的性质也很重要。是持续性的,还是阵发性的?持续痛,往往提示炎症或者出血、缺血;阵发性绞痛,多半是中空脏器梗阻,想把内容物挤过去,比如胆道结石、泌尿系结石、肠梗阻。那种突发的、撕裂一样的剧痛,尤其是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史的老人家,脑子里得闪过腹主动脉瘤破裂这四个字,那可是分分钟的事儿!疼痛的起病速度呢?是突然一下像电击?还是慢慢加重的?突然起病的,多半是穿孔、破裂、栓塞、绞窄。慢慢来的,炎症多一些,比如阑尾炎初期可能就是隐痛,慢慢加重并转移到右下腹。
伴随症状是给“图”添色的笔触。有没有发烧?炎症的证据。有没有恶心呕吐?太常见了,从胃肠炎到各种急腹症都能有。但吐什么?量大吗?吐完舒服点吗?有没有腹泻或者便秘?有没有停止排气排便?后两者是肠梗阻的重要线索。有没有黄疸?提示胆道梗阻。有没有血尿?泌尿系问题可能性大。有没有阴道出血或者停经史?别忘了妇科急症。
病人自己的故事(病史),更是这张“图”的地基。年纪多大?小孩?老人?青壮年?各有各的高发病。男的还是女的?(妇科问题直接过滤掉一部分)。之前做过什么手术?腹部手术史!太重要了,术后肠粘连是引起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有没有其他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尤其是房颤)?这些都是肠系膜缺血的高危因素,那种疼痛和体征不成比例(疼得要死,但肚子摸着还没那么厉害)的时候,警惕这个!有没有吃什么药?尤其抗凝药,可能引起腹腔血肿。
体格检查,是唯一能亲手感知病情的环节,千万不能敷衍!看看病人状态,是蜷缩着?还是平躺不敢动?脸色怎么样?呼吸急促吗?听听肠鸣音,亢进?减弱?消失?消失了可不是好信号,可能提示腹膜炎或者麻痹性肠梗阻。轻轻叩一叩,是鼓音(气体多)?还是浊音(液体或实质脏器)?最关键的还是触诊,从不痛的地方开始,慢慢靠近痛点,感受有没有压痛,有没有肌紧张,有没有反跳痛。那些经典的体征,比如McBurney's point压痛(阑尾),Murphy's sign(胆囊),Rovsing's sign(反跳痛引出右下腹痛),腰大肌征、闭孔内肌征(提示阑尾在后位或盆腔),这些都是经验凝练的“锚点”,帮你在这片疼痛的海洋里定位。
抽血化验、影像学检查,这些是“图”上的辅助工具,不是“图”本身。血常规看看白细胞高不高?有没有贫血?CRP高不高?淀粉酶、脂肪酶看看胰腺?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女性HCG?腹部平片看看有没有气腹(穿孔的直接证据)?有没有肠梗阻的液气平面?超声,对于胆囊、妇科、阑尾、泌尿系结石常常是首选,快捷便宜没辐射。CT,这是最强大的工具,对于多数急腹症都能提供大量信息,但有辐射,价格高,对造影剂过敏的还得小心。别一上来就CT,也别拿着CT报告就不管病人了,结合临床才是王道。
所以,这张“外科腹痛思维导图”,不是一张印在纸上的固定流程,它更像一种动态的、立体化的思考模式。从病人的第一声“肚子疼”开始,你的脑子就得飞速运转,像雷达一样扫描:是不是外科的?哪里痛?怎么痛的?有什么别的症状?他/她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病?手底下摸到的感觉怎么样?验个血能告诉我什么?拍个片子呢?所有的信息汇聚过来,在大脑里构建出一张临时的、不断修正的“地图”。上面可能同时亮着几个点:阑尾炎?还是右侧泌尿系结石?或者女性是不是卵巢囊肿扭转?然后你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或者仅仅是时间的推移,排除一个个可能,最终找到那个可能性最大的“ culprit”(元凶),或者,更关键的是,决定:现在就要去手术室解决问题!
这张图没有终点,每次碰到一个非典型的病人,或者一个意想不到的诊断,它就会被添上新的笔画,变得更复杂,但也更完善。它不是教科书,是经验、教训、汗水甚至眼泪浸润出来的,独一无二的,你自己的“腹痛地图”。所以,永远保持警惕,永远仔细问,仔细摸,仔细想,因为每一次腹痛背后,都可能藏着一场需要你即刻出手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