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思维导图》
一、痔疮概述
1.1 定义
- 肛门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周皮肤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张、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1.2 分类
-
按部位分:
- 内痔: 位于齿线上方,表面覆盖黏膜,不易触及。
- 外痔: 位于齿线下方,表面覆盖皮肤,易于触及。
- 混合痔: 同一部位同时存在内痔和外痔。
-
内痔分期:
- Ⅰ期: 便血,无痔核脱出。
- Ⅱ期: 便时痔核脱出,便后自行还纳。
- Ⅲ期: 便时痔核脱出,需用手还纳。
- Ⅳ期: 痔核脱出,不能自行还纳。
二、病因及诱发因素
2.1 解剖因素
- 直肠肛管静脉丛的特殊结构:缺乏静脉瓣,易于扩张。
- 肛门直肠末端血液回流受重力影响,易淤积。
2.2 生理因素
- 妊娠:腹压增高,激素水平改变。
- 排便习惯:长期便秘或腹泻。
2.3 生活习惯
- 久坐久站:影响肛门局部血液循环。
- 饮食不节:辛辣刺激食物,饮酒。
- 缺乏运动:肠蠕动减慢,便秘风险增加。
2.4 其他疾病
- 慢性咳嗽:腹压增高。
- 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腹压增高。
- 盆腔肿瘤:压迫直肠静脉。
三、临床表现
3.1 主要症状
- 便血: 无痛性便血,血色鲜红,呈滴血或喷射状。
- 脱出: 痔核脱出,从Ⅰ期到Ⅳ期逐渐加重。
- 疼痛: 外痔或血栓性外痔疼痛剧烈。内痔一般无痛,除非并发嵌顿、感染。
- 瘙痒: 肛门周围瘙痒,可能因分泌物刺激或湿疹引起。
- 分泌物: 肛门潮湿,分泌物增多。
3.2 其他症状
- 便秘或腹泻
- 排便不尽感
- 肛门异物感
四、检查
4.1 视诊
- 观察肛门周围皮肤有无肿块、红肿、溃疡、瘘管等。
4.2 指诊
- 检查肛门括约肌松弛度,触摸肛门直肠内有无肿块、压痛。
4.3 肛门镜检查
- 直视下观察肛管、直肠黏膜,可发现内痔、息肉等。
4.4 结肠镜检查
- 排除直肠、结肠的其他病变,特别是肿瘤。对于年龄较大或有肠癌家族史者,尤为重要。
4.5 其他检查
- 必要时可行钡灌肠、CT、MRI等检查。
五、诊断
5.1 诊断依据
- 根据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 需与肛裂、直肠息肉、直肠癌等疾病鉴别。
六、治疗
6.1 一般治疗
- 生活方式调整:
- 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 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运动。
-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戒酒。
- 局部用药:
- 痔疮膏、痔疮栓:缓解疼痛、止血、消炎。
- 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清洁肛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6.2 手术治疗
- 适应症:
- 内痔Ⅲ期、Ⅳ期。
- 保守治疗无效的痔疮。
- 严重出血或脱出影响生活质量。
- 手术方法:
- 传统手术:
- 痔切除术:切除痔核。
- 痔环切术(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减轻痔核血供。
- 微创手术:
- 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结扎痔动脉,减少痔核血供。
- 选择性痔动脉阻断术(THD): 通过超声多普勒定位,选择性结扎痔动脉。
- 激光、微波治疗:通过高温破坏痔核组织。
- 硬化剂注射:使痔核萎缩。
- 橡皮筋套扎:阻断痔核血供,使其坏死脱落。
- 传统手术:
6.3 其他治疗
- 中药治疗: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 针灸治疗:疏通经络,缓解症状。
七、预防
7.1 饮食调理
- 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
- 多喝水,保持大便软化。
-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限制饮酒。
7.2 排便习惯
-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 排便时不要用力过度,避免长时间蹲厕。
- 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
7.3 生活习惯
- 避免久坐久站,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
-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 保持肛门清洁干燥。
7.4 特殊人群
- 孕妇:注意饮食,避免便秘,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
- 老年人:预防便秘,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八、并发症
8.1 常见并发症
- 出血
- 感染
- 嵌顿
- 血栓形成
- 贫血
8.2 罕见并发症
- 坏死性筋膜炎
- 败血症
九、预后
9.1 影响因素
- 治疗是否及时、彻底
- 术后护理是否得当
- 生活习惯是否改善
9.2 总体预后
- 一般情况下,痔疮的预后良好,通过治疗和预防可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但需要注意复发的可能性,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