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思维导图
《中级会计实务思维导图》
一、总论
1.1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1.1 资产
- 概念: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 分类: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
- 计量: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1.1.2 负债
- 概念: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 分类: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
- 计量:实际利率法、票面利率法。
1.1.3 所有者权益
- 概念: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 组成: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 变动:利润分配、资本溢价、法定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等。
1.1.4 收入
- 概念: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确认:控制权的转移。
- 计量:交易价格。
1.1.5 费用
- 概念: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 确认:配比原则、直接归属原则、合理分配原则。
- 分类: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等。
1.1.6 利润
- 概念: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 构成: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 计算:收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
1.1.7 会计等式
- 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扩展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分配)
1.2 会计科目与账户
1.2.1 会计科目
- 概念: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 分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
1.2.2 会计账户
- 概念: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的,用于分类记录经济业务的载体。
- 结构:账户名称、日期、凭证字号、摘要、借方、贷方、余额。
1.3 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1.3.1 会计凭证
- 概念: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 分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1.3.2 会计账簿
- 概念:用以系统、连续、完整地记录经济业务的载体。
- 分类: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
1.4 财务报表
1.4.1 资产负债表
- 概念:反映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
- 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结构:资产列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列示。
1.4.2 利润表
- 概念: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 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 结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利润总额、净利润等。
1.4.3 现金流量表
- 概念: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
- 分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编制方法:直接法、间接法。
1.4.4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 概念: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
- 要素: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二、具体业务核算
2.1 金融资产
2.1.1 交易性金融资产
- 取得:以公允价值计量,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 持有: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 处置:确认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2.1.2 其他债权投资
- 取得:以公允价值计量,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 持有:以摊余成本计量,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 处置:确认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2.1.3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 取得:以公允价值计量,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 持有: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不得转入损益。
- 处置:确认损益,计入留存收益。
2.2 存货
2.2.1 取得
- 成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 计量方法: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
2.2.2 发出
- 成本结转:根据成本计量方法结转销售成本。
- 跌价准备:按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
2.3 固定资产
2.3.1 取得
- 初始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 后续支出:资本化支出、费用化支出。
2.3.2 折旧
- 折旧方法: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工作量法。
- 折旧期间: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次月起。
2.3.3 处置
2.4 无形资产
2.4.1 取得
- 初始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 内部研发:研究阶段支出、开发阶段支出。
2.4.2 摊销
2.4.3 处置
2.5 长期股权投资
2.5.1 成本法
- 适用: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 核算:投资成本、股利分配。
2.5.2 权益法
- 适用: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
- 核算:投资成本、投资收益、其他权益变动。
2.6 收入
2.6.1 收入确认五步法
- 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 识别合同中各项履约义务
- 确定交易价格
-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项履约义务
- 履行每一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2.6.2 特定交易的收入确认
2.7 借款费用
2.7.1 资本化
- 资本化期间:开始资本化、暂停资本化、停止资本化。
- 资本化金额:实际发生的借款费用。
2.7.2 费用化
2.8 所得税
2.8.1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产生原因: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 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2.8.2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产生原因: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9 财务报告
2.9.1 合并财务报表
- 合并范围:母公司及其全部子公司。
- 合并方法:工作底稿法。
2.9.2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 调整事项: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情况提供了进一步证据的事项。
- 非调整事项: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
三、其他
3.1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3.1.1 会计政策变更
- 概念: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
- 会计处理:追溯调整法。
3.1.2 会计估计变更
- 概念:由于环境变化,信息增多,需要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 会计处理:未来适用法。
3.1.3 差错更正
- 前期重大会计差错:追溯重述法。
- 前期非重大会计差错:未来适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