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思维导图
《初级会计思维导图》
一、会计基础
1.1 会计概述
- 1.1.1 会计定义
- 1.1.2 会计目标
- 1.1.3 会计职能
- 1.1.4 会计对象
1.2 会计要素
- 1.2.1 资产
- 定义: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 分类: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
- 1.2.2 负债
- 定义: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 分类: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
- 1.2.3 所有者权益
- 定义: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 组成: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 1.2.4 收入
- 定义: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分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 1.2.5 费用
- 定义: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 分类: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 1.2.6 利润
- 定义: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 组成: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1.3 会计等式
- 1.3.1 基本会计等式
- 1.3.2 扩展会计等式
-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 费用)
1.4 会计科目与账户
- 1.4.1 会计科目
- 定义: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名称。
- 分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利润类
- 1.4.2 会计账户
- 定义:具有一定格式,用来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 结构:借方、贷方、余额
1.5 复式记账
- 1.5.1 借贷记账法
- 借贷含义:借方不一定表示增加,贷方不一定表示减少,具体看科目性质
- 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 1.5.2 会计分录
1.6 会计凭证
- 1.6.1 原始凭证
- 定义: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作为记账依据的原始文件。
- 种类:外来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
- 1.6.2 记账凭证
- 定义: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确定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 种类: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
- 1.6.3 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1.7 会计账簿
- 1.7.1 日记账
- 定义:按时间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的账簿。
- 种类: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 1.7.2 明细账
- 定义: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 种类:三栏式明细账、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多栏式明细账
- 1.7.3 总账
- 1.7.4 账簿的启用与登记规则
1.8 财产清查
- 1.8.1 财产清查的意义
- 1.8.2 财产清查的方法
- 1.8.3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1.9 会计档案管理
- 1.9.1 会计档案的范围
- 1.9.2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二、财务报告
2.1 财务报告概述
- 2.1.1 财务报告的定义
- 2.1.2 财务报告的目标
2.2 资产负债表
- 2.2.1 资产负债表的定义
- 2.2.2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2.3 利润表
- 2.3.1 利润表的定义
- 2.3.2 利润表的结构
2.4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 2.4.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定义
- 2.4.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结构
2.5 附注
三、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3.1 货币资金的会计处理
- 3.1.1 现金
- 3.1.2 银行存款
- 3.1.3 其他货币资金
3.2 存货的会计处理
3.3 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 3.3.1 固定资产的确认
- 3.3.2 固定资产的折旧
3.4 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 3.4.1 无形资产的确认
- 3.4.2 无形资产的摊销
3.5 收入的会计处理
- 3.5.1 主营业务收入
- 3.5.2 其他业务收入
3.6 费用的会计处理
- 3.6.1 销售费用
- 3.6.2 管理费用
- 3.6.3 财务费用
3.7 利润的会计处理
- 3.7.1 利润总额
- 3.7.2 所得税费用
- 3.7.3 净利润
四、会计法律制度
4.1 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 4.1.1 会计法
- 4.1.2 会计准则
- 4.1.3 会计制度
4.2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 4.2.1 爱岗敬业
- 4.2.2 诚实守信
- 4.2.3 廉洁自律
- 4.2.4 坚持准则
- 4.2.5 提高技能
- 4.2.6 参与管理
- 4.2.7 强化服务
4.3 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
- 4.3.1 民事责任
- 4.3.2 行政责任
- 4.3.3 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