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思维导图

《基础会计思维导图》

一、 会计概述

1.1 会计的定义与目标

  • 定义: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 目标:
    • 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 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 有效履行受托责任。

1.2 会计的基本职能

  • 核算职能:
    • 确认:确定经济业务是否应该计入会计记录。
    • 计量:确定经济业务的金额。
    • 记录:将经济业务记录在账簿中。
    • 报告:编制财务报表,对外披露会计信息。
  • 监督职能:
    • 事前监督:参与经济决策,提出会计方面的建议。
    • 事中监督:对经济业务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
    • 事后监督:对经济业务的执行结果进行评价。

1.3 会计假设

  • 会计主体: 明确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保证信息的相关性。
  • 持续经营: 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持续经营下去,而不是面临破产清算。
  • 会计分期: 将企业持续经营的期间划分为若干会计期间,以便定期报告财务信息。
  • 货币计量: 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以便对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比较和汇总。

1.4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可靠性: 会计信息应当如实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不得虚构或者歪曲。
  • 相关性: 会计信息应当与决策相关,能够影响使用者的决策。
  • 可理解性: 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易懂,能够被使用者理解。
  • 可比性: 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以便使用者对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期间的财务信息进行比较。
  • 重要性: 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应当适度,不重要的信息可以不披露。
  • 谨慎性: 在不确定情况下,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谨慎对待。
  • 及时性: 会计信息应当及时披露,以便使用者及时做出决策。

二、 会计要素与等式

2.1 会计要素

  • 资产: 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 负债: 企业承担的,需要用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现时义务。
  • 所有者权益: 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剩余权益,又称净资产。
  • 收入: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费用: 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 利润: 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

2.2 会计等式

  • 基本会计等式: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扩展会计等式:
    •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 费用)
    • 资产 + 费用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三、 会计科目与账户

3.1 会计科目

  • 定义: 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名称。
  • 分类:
    • 资产类科目
    • 负债类科目
    •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 收入类科目
    • 费用类科目
    • 成本类科目

3.2 会计账户

  • 定义: 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的,用于分类记录经济业务的载体。
  • 结构:
    • 账户名称
    • 日期
    • 凭证编号
    • 摘要
    • 借方
    • 贷方
    • 余额
  • 账户的分类:
    • 按经济内容分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
    • 按用途和结构分类:总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

3.3 复式记账法

  • 定义: 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 借贷记账法: 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
    • 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
    •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
    • 收入类账户:贷方登记增加。
    • 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

四、 会计凭证

4.1 会计凭证的种类

  • 原始凭证: 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
    • 外来原始凭证:从外部取得的凭证,如发票、收据等。
    • 自制原始凭证:由本单位自行填制的凭证,如领料单、出库单等。
  • 记账凭证: 根据原始凭证编制的,用于确定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书面证明。
    • 收款凭证: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入的凭证。
    • 付款凭证: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支出的凭证。
    • 转账凭证:用于记录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支的经济业务的凭证。

4.2 会计凭证的填制要求

  • 真实性:凭证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不得虚构或篡改。
  • 完整性:凭证的内容必须完整,不得遗漏。
  • 合法性:凭证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 规范性:凭证的格式必须规范,内容填写清晰。

五、 会计账簿

5.1 会计账簿的种类

  • 日记账: 按时间顺序逐日逐笔记录经济业务的账簿。
    • 现金日记账:专门用于记录现金收支业务的日记账。
    • 银行存款日记账:专门用于记录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日记账。
  • 总账: 按照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总括反映全部经济业务的账簿。
  • 明细账: 按照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详细记录某项经济业务的账簿。

5.2 会计账簿的登记要求

  • 正确性:记录的经济业务必须准确无误,不得出现错误。
  • 及时性:应当及时登记账簿,不得延误。
  • 完整性:应当完整记录每一笔经济业务,不得遗漏。
  • 清晰性:记录的字迹应当清晰可辨,不得潦草。
  • 规范性:登记的格式应当规范,符合账簿的要求。

六、 财务报表

6.1 财务报表的种类

  • 资产负债表: 反映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
  • 利润表: 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报表。
  • 现金流量表: 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报表。
  •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的报表。
  • 附注: 对财务报表中重要的项目进行补充说明。

6.2 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

  • 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反映企业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
  • 利润表是动态报表,反映企业在一段期间内的经营成果。
  • 现金流量表是动态报表,反映企业在一段期间内的现金流量。
  •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动态报表,反映企业在一段期间内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
  • 利润表的净利润会影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从而影响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
  • 现金流量表的期末现金余额会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项目中。

6.3 财务报表分析

  • 目的: 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方法: 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结构分析等。
  • 指标: 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销售毛利率、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等。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夏洛的网》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