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思维导图
《长期股权投资思维导图》
一、长期股权投资概述
1.1 定义
- 指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
1.2 目的
1.3 分类
- 控制:能够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单位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
- 共同控制: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
- 需要经过投资方一致同意才能决定相关活动。
- 合营安排,合营企业。
- 重大影响: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控制或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
- 通常持有被投资单位 20% - 50% 的表决权股份。
- 委派董事、参与政策制定。
1.4 确认和计量
- 初始投资成本:
- 现金支付:购买价款 + 相关税费 + 其他必要支出。
- 非现金资产交换: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 相关税费,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可靠。
- 债务重组: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 + 相关税费。
- 吸收合并:被合并方账面价值。
- 后续计量:
- 成本法:
- 仅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
- 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保持不变,除非发生减值。
- 适用于投资方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情况(个别报表)。
- 权益法:
- 投资的初始成本为基础,根据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份额进行调整。
-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相应减少投资的账面价值。
- 适用于投资方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情况。
- 公允价值计量:
- 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时,按公允价值计量。
- 适用于没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没有在活跃市场中报价的情况。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2.1 成本法
2.2 权益法
- 初始投资:
- 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
- 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
- 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
- 其他综合收益变动:
- 借/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 贷/借:其他综合收益
- 宣告发放现金股利(应分得部分):
- 减值:
2.3 成本法转权益法
2.4 权益法转成本法
- 从取得投资时开始,按照成本法进行调整。
- 将原采用权益法核算的相关损益转入留存收益。
2.5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
- 计算处置损益:
- 处置损益 = 处置取得的价款 -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 处置费用
- 会计处理:
- 借:银行存款
-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等)
- 贷/借:投资收益
三、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3.1 减值迹象
- 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
- 被投资单位所处行业不景气。
- 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大幅下降。
- 其他可能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情况。
3.2 减值测试
- 估计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
- 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
3.3 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
- 如果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则将该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 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四、合并财务报表
4.1 编制合并报表的范围
4.2 合并报表的抵销处理
- 母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
-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
- 投资成本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份额的抵销。
- 商誉的确认。
- 少数股东权益:
- 子公司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权益。
- 少数股东损益的确认。
五、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
5.1 追加投资
- 可能导致投资方式的改变,比如从重大影响变为控制。
- 需要进行追溯调整。
5.2 部分处置投资
- 可能导致投资方式的改变,比如从控制变为重大影响。
- 需要进行追溯调整。
5.3 共同经营
- 按照企业在共同经营中应当承担的份额确认与共同经营相关的资产和负债。
- 确认销售共同经营产出所产生的收入。
- 确认按照企业在共同经营中应当承担的份额确认其他共同经营者发生的支出。
六、长期股权投资的信息披露
6.1 主要内容
- 长期股权投资的种类。
- 投资目的。
- 持股比例。
- 会计核算方法。
- 重要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名称、注册地、业务性质、期末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
- 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的迹象和减值损失的确认情况。
- 重大投资决策及其影响。
6.2 披露目的
- 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充分的信息,以便他们评估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风险和回报。
七、总结
- 长期股权投资是企业重要的投资活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大影响。
- 企业应当根据投资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并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
- 需要密切关注相关会计准则的变化,及时调整会计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