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二)单元目标思伟道题画图

《认识图形(二)单元目标思伟道题画图》

一、单元目标回顾

《认识图形(二)》单元的核心目标在于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特征,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并能运用这些图形进行简单的拼图和组合。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几何直觉。具体目标分解如下:

  1. 图形辨认: 准确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2. 特征理解: 理解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3. 图形拼组: 能够运用这些图形进行简单的拼图和组合,创造出新的图形。
  4. 空间观念: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如包含、重叠、相交等。
  5. 数学表达: 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和拼组过程。

二、思伟道题剖析与画图策略

以下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思伟道题,并结合画图策略进行分析解答,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图形特征和解决问题。

题型一:图形计数与分解

题目: 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需包含正方形作为特殊的长方形)

+-------+ +---+---+

+---+---+

画图策略:

  1. 标记: 首先将图形中的每一个最小的矩形编号,比如从左上角开始依次标记为 1, 2, 3, 4。
  2. 分解: 接下来,开始分解图形,找出所有可能的长方形组合。
  3. 罗列: 依次罗列出单个的长方形(1, 2, 3, 4),两个长方形组合的长方形(1+2, 3+4),四个长方形组合的长方形(1+2+3+4)。
  4. 计数: 最终数出所有长方形的数量,该图中共有 1 + 1 + 1 + 1 + 1 + 1 + 1 = 7 个长方形。

题型二:图形拼组与面积比较

题目: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不同的四边形?哪个四边形的面积最大?

画图策略:

  1. 画出三角形: 首先画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用不同的颜色标记以便区分。
  2. 尝试拼组: 尝试不同的拼组方式,例如:
    • 拼成一个长方形: 将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长直角边拼合在一起。
    • 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将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拼合在一起。
    • 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 将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短直角边拼合在一起。
  3. 比较面积: 无论拼成哪种四边形,其面积都等于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因此,拼成的任何四边形面积都相等。

题型三:图形分割与周长计算

题目: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8 厘米,宽是 4 厘米,把它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画图策略:

  1. 画出长方形: 画一个长为 8 厘米,宽为 4 厘米的长方形。
  2. 分割: 将长方形沿中间对折,画出分割线,将其分割成两个边长为 4 厘米的正方形。
  3. 计算周长: 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4 厘米 * 4 = 16 厘米。

题型四:图形变形与面积不变

题目: 将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会发生什么变化?

画图策略:

  1. 画出长方形: 画一个长方形。
  2. 画出变形过程: 在长方形旁边画一个与之底边相同的平行四边形,但高度比长方形的宽要小。
  3. 观察与比较: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长方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长乘以宽),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底乘以高。由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小于长方形的宽,因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于长方形的面积。

题型五:圆的认识与应用

题目: 在一个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与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画图策略:

  1. 画出正方形: 画一个正方形。
  2. 画出圆: 在正方形内部画一个圆,使其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切。
  3. 观察: 观察可以发现,这个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4. 结论: 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三、总结

通过以上思伟道题的分析与画图策略,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特征、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升空间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多画图思考,才能真正掌握《认识图形(二)》单元的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此外,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特征和解题思路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共同探究数学的奥秘。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7年级上册英语第九单元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