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烯烃思维导图
单烯烃思维导图
I. 定义与通式
- A. 定义:
- 含有一个碳碳双键 (C=C) 的不饱和烃
- 别称:烯烃、齐墩果烯
- B. 通式:
- CnH2n (n ≥ 2)
- 不适用于环烯烃 (虽然也符合该通式,但性质有所差异)
- C. 官能团:
II. 结构与命名
- A. 结构特点:
- 1. 双键平面结构: 双键碳原子及其相连的四个原子共平面
- 2. σ键与π键: 双键由一个 σ 键和一个 π 键构成
- 3. 键长: C=C 键长短于 C-C 键
- 4. 键能: C=C 键能大于 C-C 键,但小于 C-C键的2倍,π键不如σ键稳定
- B. 命名规则 (IUPAC):
- 1. 找出最长碳链: 包含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 2. 编号: 从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编号,使双键碳原子编号之和最小
- 3. 双键位置: 用较小的编号表示双键的位置,写在主链名称之前
- 4. 取代基: 按照取代基位置和名称命名
- 5. 顺反异构: 若双键碳原子连接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且双键两端的原子或原子团的排列不同,则存在顺反异构
- 顺式: 相同基团在双键同侧
- 反式: 相同基团在双键异侧
- 6. E/Z 命名法 (适用于更复杂的烯烃):
- 利用序列规则确定双键每个碳原子上所连的两个基团的优先顺序
- 优先权高的两个基团在双键同侧,称为 Z- (德语 zusammen, "一起")
- 优先权高的两个基团在双键异侧,称为 E- (德语 entgegen, "相对")
- C. 常见烯烃:
- 乙烯 (C2H4): 最简单的烯烃,重要的化工原料
- 丙烯 (C3H6): 乙烯的同系物,用于生产聚丙烯
- 丁烯 (C4H8): 存在多种异构体,如1-丁烯、2-丁烯 (顺式和反式)
III. 物理性质
- A. 状态:
- 常温下,碳原子数较少的烯烃 (C2-C4) 为气体
- 碳原子数较多的烯烃为液体或固体
- B. 溶解性:
- 不溶于水 (非极性分子)
- 溶于有机溶剂 (相似相溶原理)
- C. 沸点:
- 随着碳原子数增加而升高 (分子间作用力增强)
- 同分异构体中,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 反式异构体通常比顺式异构体沸点稍高
IV. 化学性质 (以双键为中心)
- A. 加成反应:
- 1. 与氢气加成 (催化加氢): 在催化剂 (如Ni、Pt、Pd) 作用下,双键断裂,两个氢原子分别加到双键碳原子上,生成烷烃。
- 2. 与卤素加成 (卤化): 双键与卤素 (如Cl2、Br2)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卤代烷。
- 3. 与卤化氢加成: 双键与卤化氢 (如HCl、HBr)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卤代烷。
- 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 (Markovnikov's rule): 氢原子主要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 (对于不对称烯烃)
- 4. 与水加成 (水合): 在催化剂 (如酸) 作用下,双键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醇。
- B. 氧化反应:
- 1. 燃烧: 烯烃燃烧产生大量热,反应方程式与烷烃类似。
- 2. 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双键被高锰酸钾氧化断裂,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3. 环氧化反应: 与过氧酸反应,形成环氧化合物(环氧乙烷的制备)
- C. 聚合反应:
- 许多烯烃可以在催化剂 (如引发剂) 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 例如:乙烯聚合生成聚乙烯,丙烯聚合生成聚丙烯。
- D. 其他反应:
- 烯丙位取代反应:在高温或光照下,烯丙位上的氢原子易被卤素取代。
V. 制备
- A. 裂解:
- 长链烷烃在高温下断裂成短链烷烃和烯烃 (例如,石油裂解)。
- B. 脱水反应:
- 醇在催化剂 (如浓硫酸、氧化铝) 加热条件下脱水,生成烯烃。
- C. 脱卤反应:
- D. 炔烃部分加氢:
- 炔烃在催化剂 (如Lindlar催化剂) 作用下部分加氢,生成顺式烯烃。
VI. 重要应用
- A. 化工原料: 生产聚乙烯、聚丙烯、环氧乙烷等重要化工产品。
- B. 有机合成: 作为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用于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
- C. 燃料: 一些烯烃可以作为燃料使用。
- D. 医药: 一些烯烃可以用于合成药物。
- E. 塑料: 聚乙烯、聚丙烯等是常见的塑料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