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一、 鸦片战争

1. 背景

1.1 英国方面

1.1.1 工业革命的需求
1.1.1.1 对原料的需求
1.1.1.2 对商品市场的需求
1.1.2 对华贸易逆差
1.1.2.1 中国的自然经济抵制英国商品
1.1.2.2 英国大量进口中国茶叶、丝绸等
1.1.3 鸦片贸易
1.1.3.1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扭转贸易逆差
1.1.3.2 鸦片对中国的危害:白银外流,军队战斗力下降,人民身心健康受损

1.2 中国方面

1.2.1 政治腐败
1.2.1.1 吏治腐败,官员贪污
1.2.1.2 清政府统治日趋衰落
1.2.2 经济落后
1.2.2.1 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1.2.2.2 手工业发展缓慢
1.2.3 闭关锁国政策
1.2.3.1 限制对外贸易,阻碍中国发展
1.2.3.2 对世界形势缺乏了解

2. 过程

2.1 导火索:林则徐虎门销烟

2.1.1 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

2.2 战争爆发:1840年6月

2.2.1 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

2.3 重要战役

2.3.1 广州战役
2.3.2 定海战役
2.3.3 镇江战役

2.4 失败原因

2.4.1 经济落后:中国是落后的封建国家,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2.4.2 军事落后:中国军队武器装备落后,作战能力低下
2.4.3 政治腐败:清政府腐败无能,指挥失当

3. 结果

3.1 《南京条约》 (1842年)

3.1.1 内容
3.1.1.1 割香港岛给英国
3.1.1.2 赔款2100万银元
3.1.1.3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3.1.1.4 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1.2 影响
3.1.2.1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2 其他不平等条约

3.2.1 《虎门条约》
3.2.2 《望厦条约》
3.2.3 《黄埔条约》

4. 影响

4.1 社会性质的转变

4.1.1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2 社会矛盾的变化

4.2.1 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4.3 民族意识的觉醒

4.3.1 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

1. 背景

1.1 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

1.1.1 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2 借口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1.2.1 制造战争借口

2. 过程

2.1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战争

2.2 攻占广州、天津,逼近北京

2.3 火烧圆明园

2.4 清政府被迫求和

3. 结果

3.1 《天津条约》(1858年)

3.1.1 内容
3.1.1.1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3.1.1.2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3.1.1.3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3.1.1.4 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3.2 《北京条约》(1860年)

3.2.1 内容
3.2.1.1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3.2.1.2 增开天津为商埠
3.2.1.3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3.2.1.4 增加对英法的赔款

4. 影响

4.1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2 清政府的统治更加腐败

4.3 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

三、 太平天国运动

1. 背景

1.1 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激化

1.1.1 阶级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1.1.2 民族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1.2 自然灾害频发

1.2.1 加剧农民生活困苦

2. 过程

2.1 金田起义 (1851年)

2.1.1 洪秀全领导,广西金田村

2.2 永安建制

2.2.1 初步建立政权机构

2.3 定都天京(1853年)

2.3.1 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

2.4 北伐和西征

2.4.1 北伐:进攻北京
2.4.2 西征:巩固天京,扩大地盘

2.5 天京事变 (1856年)

2.5.1 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实力削弱

2.6 后期防御

2.6.1 陈玉成、李秀成等将领继续抵抗

2.7 最终失败 (1864年)

2.7.1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 纲领

3.1 《天朝田亩制度》

3.1.1 内容
3.1.1.1 平均分配土地
3.1.1.2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1.2 评价
3.1.2.1 积极性: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3.1.2.2 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无法实现

3.2 《资政新篇》

3.2.1 内容
3.2.1.1 洪仁玕提出,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3.2.2 评价
3.2.2.1 进步性: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3.2.2.2 局限性:未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未能真正实行

4. 失败原因

4.1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4.1.1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4.1.2 内部矛盾重重

4.2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4.2.1 清政府的镇压
4.2.2 外国列强的支持

5. 意义

5.1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5.2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巨大的农民战争

5.3 对后来的革命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 民族危机加剧

1.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1 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大片领土

2. 中国面临的危机

2.1 列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2 清政府日益腐败,统治岌岌可危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