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思维导图

《实词思维导图》

一、名词

1. 概念

  • 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具体或抽象概念的词。

2. 分类

2.1. 具体名词

  • 人称名词: 表示人的名称 (e.g., 老师, 学生, 小明)
  • 事物名词: 表示具体的事物 (e.g., 桌子, 电脑, 书本)
  • 时间名词: 表示时间 (e.g., 今天, 晚上, 明年)
  • 处所名词: 表示处所 (e.g., 学校, 家, 教室)
  • 方位名词: 表示方位 (e.g., 上, 下, 前, 后, 东, 西, 南, 北)

2.2. 抽象名词

  • 性质名词: 表示性质、状态 (e.g., 道德, 幸福, 知识)
  • 事件名词: 表示事件、行为 (e.g., 战争, 会议, 改革)
  • 时间抽象名词: 表示抽象的时间概念 (e.g., 时代, 世纪)

3. 语法特征

  • 通常能受数量词修饰。 (e.g., 一本书, 三个人)
  • 一般不受副词修饰。(少数情况可以,如“很老师”表达不敬)
  • 能直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e.g., 学生学习。我喜欢。这是学校的操场。)
  • 能与介词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e.g., 在学校里学习, 走向未来)
  • 部分名词可以重叠,表示“每一”或“很多”的意思。(e.g., 人人, 家家)

4. 注意事项

  • 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具有双重性,有时也作时间或处所状语。
  • 方位词单用时是名词,加在其他词语后面构成方位短语时,具有介词性质。 (e.g., 桌子)

二、动词

1. 概念

  •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存在等意义的词。

2. 分类

2.1. 动作动词

  • 表示具体动作行为 (e.g., 跑, 跳, 走, 打, 学习)

2.2. 心理活动动词

  • 表示心理活动 (e.g., 爱, 恨, 想, 怕, 希望)

2.3. 发展变化动词

  • 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 (e.g., 增加, 减少, 扩大, 提高)

2.4. 使令动词

  • 表示使令、命令 (e.g., 使, 让, 叫, 命令)

2.5. 判断动词

  • 表示判断 (e.g., 是)

2.6. 助动词 (能愿动词)

  • 表示可能、必要或愿望 (e.g., 能, 会, 可以, 应该, 愿意)

2.7. 趋向动词

  • 表示动作的趋向 (e.g., 上, 下, 来, 去, 进, 出, 回, 开, 起, 过)

3. 语法特征

  • 能受副词“不”修饰。(e.g., 不跑, 不爱)
  • 一般能带宾语。(e.g., 学习知识, 爱祖国)
  • 能用“V着”、“V了”、“V过”等表示动态。(e.g., 看着, 跑了, 去过)
  • 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的动作。(e.g., 看看, 想想)
  • 能构成“V+O”短语。(e.g., 洗衣服, 看书)
  • 动词 + “着” 表示动作的持续状态。(e.g., 坐着)
  • 动词 + “了” 表示动作的完成。(e.g., 跑了)
  • 动词 + “过” 表示曾经发生。(e.g., 看过)

4. 注意事项

  • 趋向动词常作补语,表示动作的趋向。(e.g., 跑过来, 走下去)
  • 能愿动词不能单独作谓语,要和动词或形容词一起作谓语。 (e.g., 我跑。他应该来。)
  • 判断动词“是”的作用是判断主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

三、形容词

1. 概念

  •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

2. 分类

2.1. 性质形容词

  • 表示事物的性质 (e.g., 好, 坏, 大, 小, 美丽, 丑陋)

2.2. 状态形容词

  • 表示事物的状态 (e.g., 快, 慢, 忙, 闲, 高兴, 难过)

3. 语法特征

  • 能受副词修饰。(e.g., 很, 非常漂亮)
  • 可以作定语、谓语、状语和补语。(e.g., 美丽的花朵, 今天很, 他高兴地说, 洗得干净)
  • 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喜爱、厌恶的感情色彩。(e.g., 高高兴兴, 慢慢地)
  • 能构成“A+的”结构,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e.g., 红的, 绿的)

4. 注意事项

  • 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的区别在于,性质形容词表示的是事物固有的属性,而状态形容词表示的是事物暂时的状态。
  • 少数形容词可以带宾语。(e.g., 怕冷, 热闹他)

四、数词

1. 概念

  • 表示数目的词。

2. 分类

2.1. 基数词

  • 表示整数 (e.g., 一, 二, 三, 十, 百, 千, 万)
  • 表示分数 (e.g., 三分之一)
  • 表示倍数 (e.g., 一倍, 两倍)

2.2. 序数词

  • 表示次序 (e.g., 第一, 第二, 第三)

2.3. 概数词

  • 表示大概的数目 (e.g., 几, 多, 上, 下, 左右)

3. 语法特征

  • 通常要和量词结合才能修饰名词。(e.g., 一人, 三本书)
  • 可以直接充当定语、主语、宾语。 (e.g., 是最小的自然数。我喜欢这个数字。)

五、量词

1. 概念

  • 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2. 分类

2.1. 物量词

  • 表示事物的单位 (e.g., 个, 只, 本, 张, 件)

2.2. 动量词

  • 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e.g., 次, 遍, 回, 趟)

3. 语法特征

  • 通常和数词结合,修饰名词。(e.g., 一人, 三)
  • 可以重叠,表示“每一”的意思。(e.g., 个个, 次次)

六、代词

1. 概念

  • 代替人或事物的词。

2. 分类

2.1. 人称代词

  • 代替人或事物 (e.g., 我, 你, 他, 她, 它, 我们, 你们, 他们, 她们, 它们)

2.2. 指示代词

  • 指示人或事物 (e.g., 这, 那, 这里, 那里, 这儿, 那儿, 这些, 那些)

2.3. 疑问代词

  • 表示疑问 (e.g., 谁, 什么, 哪, 哪里, 怎么, 多少)

3. 语法特征

  • 能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其他词语。
  • 人称代词可以受领属性定语的修饰。(e.g., 我的书)
  • 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可以指代一定范围的人、事物或动作、行为。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椭圆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