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思维导图》
I. 历史唯物主义概述
- A. 定义: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B. 研究对象: 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 C. 核心思想: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D. 重要意义:
-
- 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 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
-
- 指导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
II.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 A. 社会存在: 构成社会生活物质方面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
- 物质生产方式: 决定社会性质的根本因素,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 地理环境: 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影响社会发展,但不决定社会性质。
-
- 人口因素: 社会存在的前提,影响社会发展,但不决定社会性质。
-
- B. 社会意识: 人们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
- 意识形态: 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利益的思想、观点、理论体系。
- a. 政治思想
- b. 法律思想
- c. 道德
- d. 艺术
- e. 宗教
- f. 哲学
- 意识形态: 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利益的思想、观点、理论体系。
-
- 非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日常经验等。
-
- 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变化,社会意识也会随之变化。
-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
-
III.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A. 生产力: 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
- 劳动者: 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
- a. 劳动者的知识、技能
- b. 劳动者的经验、习惯
- 劳动者: 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
-
- 劳动资料: 人们用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 a.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 b. 土地、厂房、道路等。
- 劳动资料: 人们用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
- 劳动对象: 人们劳动所指向的物质。
- a. 未经加工的自然物
- b. 经过加工的原材料
- 劳动对象: 人们劳动所指向的物质。
-
- B. 生产关系: 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
-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志。
-
-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阶级关系,合作关系等。
-
- 产品分配方式: 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相联系。
-
- 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
-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不适合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
-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
IV.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 A. 经济基础: 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
- 构成社会经济制度的各个方面。
-
- 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
- B. 上层建筑: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思想、文化等设施和制度。
-
- 政治上层建筑: 国家政权、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
-
- 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哲学、艺术等观点。
-
- 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的性质由经济基础决定,为经济基础服务。
-
-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维护和巩固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促进社会发展,破坏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阻碍社会发展。
-
-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
V.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
- A. 社会基本矛盾:
-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
- B.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
- 矛盾的产生、发展、激化和解决。
-
- 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
- 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VI. 社会形态
- A. 定义: 具有特定生产方式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相应的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意识形态的统一体。
- B. 类型:
-
- 原始社会
-
- 奴隶社会
-
- 封建社会
-
- 资本主义社会
-
- 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其初级阶段)
-
- C. 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性:
-
- 社会形态依次递进,但并非所有社会都必须经历所有形态。
-
- 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 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VII.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 A. 人民群众的定义: 指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人,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B.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
-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 C. 历史人物的作用:
-
- 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分为进步和反动两种。
-
- 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历史主义和阶级分析方法。
-
VIII. 历史发展趋势
- A. 社会发展总趋势: 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螺旋式上升。
- B.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可克服性。
-
- 无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
-
-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 C. 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
-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
-
- 实现共产主义需要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
-
- 必须立足于现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