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第一单元思维导图画

《七年级地理第一单元思维导图画》

一、绪论:地球与地图

(一) 地球:我们的家园

  • 1.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 形状:
      • 近似球体,但并非完美的球体,而是略扁的椭球体。
      •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体。
      • 人造卫星照片直观展示地球形状。
    • 大小:
      • 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 地球半径:约6371千米。
      • 重要性:了解地球大小有助于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1.2 地球的运动

    • 自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24小时(一个太阳日)。
      • 产生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异、地转偏向力。
      • 昼夜更替:地球自转导致向阳面为白天,背阳面为黑夜。
      • 地方时:同一经线上,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高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
      • 地转偏向力:使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 公转:
      • 轨道:椭圆形轨道。
      • 周期:约365.25天(一个回归年)。
      • 产生现象: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 黄赤交角: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的夹角。
      • 太阳直射点: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面点,其位置随季节变化。
      •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特殊的日期,标志着季节的更替。
  • 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 内部圈层:
      • 地壳: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厚度不均。
      • 地幔:地壳以下,岩浆的主要来源。
      • 地核:最内部,主要由铁、镍组成。
    • 外部圈层:
      • 大气圈:包围地球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 水圈:地球表面的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等。
      • 生物圈:生物生存的场所,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二) 地图:地理的语言

  • 2.1 地图的三要素

    • 比例尺:
      • 定义: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
      •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 大小判断: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 方向:
      • 确定方向:指向标、经纬网、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 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图例和注记:
      • 图例:地图上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 注记:对地图上的地理事物进行文字说明。
  • 2.2 地图的种类

    • 按比例尺分:
      • 大比例尺地图:详细,精度高,表示小区域。
      • 中比例尺地图:介于两者之间。
      • 小比例尺地图:简略,精度低,表示大区域。
    • 按内容分:
      • 地形图:表示地形地貌。
      • 政区图:表示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划。
      • 交通图:表示交通线路。
      • 气候图:表示气候特征。
      • 人口分布图:表示人口分布情况。
  • 2.3 地图的应用

    • 确定地理位置:利用经纬度或坐标系确定地理位置。
    • 分析地理要素:分析地形、气候、水文、人口、交通等地理要素。
    • 解决实际问题:用于规划、导航、旅游等领域。
  • 2.4 经纬网的应用
    • 经纬度的概念:经线和纬线是地球上的两条重要的弧线,是人们为了研究地球而设定的坐标系。
    • 经度的划分: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180度。
    • 纬度的划分:0度纬线是赤道,向南向北各90度。
    • 经纬网的定位:能够利用经纬度精准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二、区域地理

(一) 区域的概念与类型

  • 3.1 区域的概念

    • 定义:具有一定共同特征的地域。
    • 特征:区域界限具有相对性和过渡性。
  • 3.2 区域的类型

    • 自然区域:
      • 气候区:按气候类型划分,如热带雨林气候区。
      • 地形区:按地形特征划分,如青藏高原。
      • 水文区:按水文特征划分,如长江流域。
    • 人文区域:
      • 经济区: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如经济特区。
      • 文化区:按文化特征划分,如东南亚文化区。
      • 行政区:按行政区划划分,如省、市。

(二) 区域的划分与分析

  • 4.1 区域划分的依据

    •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 人文因素:人口、经济、文化、交通等。
  • 4.2 区域分析的内容

    • 自然环境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水文特征、资源状况等。
    • 人文环境特征: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特色、交通状况等。
    • 区域发展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压力等。
    • 区域发展对策: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

(三) 重要的地理区域案例分析

  • 5.1 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
    •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 不同区域的特征:气候、地形、植被、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差异。
  • 5.2 世界的地理区域划分
    • 按大洲划分: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 按气候带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 5.3 区域案例分析示例
    • 以某个具体区域为例,分析其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发展问题和发展对策。
      • 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总结

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和圈层结构;地图的三要素、种类和应用;区域的概念、类型、划分与分析。 通过学习本单元,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地球,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鲁迅思维导图六年级简单清晰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