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学思维导图
《骨学思维导图》
一、骨的概述
1.1 定义
- 构成骨骼系统的主要器官
- 支撑身体,保护内脏,运动,造血,储钙
1.2 成分
- 无机物
- 有机物
- 骨胶原纤维 (胶原蛋白)
- 赋予骨柔韧性和抗张力能力
- 水
1.3 骨的结构
- 骨膜
- 覆盖于骨表面,富含血管和神经
- 具有营养、修复和感觉功能
- 分为纤维层和成骨层
- 骨质
- 骨的实质,分为致密骨和松质骨
- 致密骨
- 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骨单位(哈弗斯系统)
- 哈弗斯管、骨板、骨陷窝、骨小管
- 排列紧密,抗压能力强
- 主要分布在骨干和骨表面
- 松质骨
- 骨小梁相互交织成网状
- 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或黄骨髓
- 主要分布在骨端和扁骨内部
- 骨髓
- 位于骨髓腔和松质骨间隙
- 红骨髓
- 具有造血功能
- 含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各种血细胞
- 主要分布于扁骨和长骨的骨端
- 黄骨髓
- 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
- 失去造血功能
- 主要分布于长骨的骨干髓腔
二、骨的分类
2.1 按形态分类
- 长骨
- 呈长管状
- 骨干(骨体)、骨骺(近端骨骺、远端骨骺)
- 主要分布于四肢,如股骨、胫骨、肱骨
- 起杠杆作用,有利于运动
- 短骨
- 呈立方形或椭圆形
- 主要分布于腕部和踝部,如腕骨、跗骨
- 具有缓冲震荡的作用
- 扁骨
- 呈板状
- 主要分布于颅骨、肩胛骨、肋骨
- 保护重要脏器,并提供肌肉附着面
- 不规则骨
- 形态不规则
- 主要分布于椎骨、髋骨
- 具有支持、保护和连接的作用
- 含气骨
- 骨内含有空腔,如额骨、上颌骨
- 减轻骨重量,并参与发声
2.2 按骨的发生方式分类
- 软骨内骨化
- 先形成软骨模型,然后逐渐骨化
- 长骨、短骨、部分不规则骨
- 膜内骨化
- 直接由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形成骨组织
- 颅骨、面骨
三、骨的生长与重建
3.1 骨的生长
- 软骨内骨化
- 长骨的生长
- 骨骺软骨板的增生和骨化
- 成骨细胞不断沉积新骨,破骨细胞不断吸收旧骨
- 直至骨骺线消失,骨骼停止生长
- 骨膜的生长
3.2 骨的重建
- 骨组织是一个动态的组织,不断进行重建
- 成骨细胞:负责骨形成,合成骨基质
- 破骨细胞:负责骨吸收,分解骨基质
- 受多种因素影响:
- 激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生长激素)
- 维生素(维生素D、维生素C)
- 力学因素(运动、重力)
四、骨的功能
4.1 支持
4.2 保护
4.3 运动
4.4 造血
4.5 储钙
4.6 内分泌功能
五、骨的临床相关
5.1 骨折
-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
- 分类:
- 按形态: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
- 按开放程度: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
- 治疗: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5.2 骨质疏松症
- 骨密度降低,骨的微观结构破坏
- 易发生骨折
- 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遗传、饮食、生活方式
- 预防:补钙、补充维生素D、适当运动
5.3 骨肿瘤
- 原发性骨肿瘤、继发性骨肿瘤
- 良性骨肿瘤、恶性骨肿瘤
- 诊断:影像学检查、活检
- 治疗:手术、化疗、放疗
5.4 骨关节炎
- 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
- 引起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 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