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的思维导图。

《长相思》的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 《长相思》

I. 词牌格律

  • A. 词牌名: 长相思, 又名“双红豆”、“相思令”、“吴山青”等
  • B. 格律特点:
    • 字数较少,属小令。
    • 句式短促,以三言句为主,间以六言句、五言句。
    • 重叠词使用频繁,增强音律美和情感表达。
    • 对仗灵活,不必拘泥于严格的对仗。
    • 多用口语化的词汇,风格清新自然。
  • C. 变体: 常见的是单调36字,另有变体。
  • D. 用韵: 一般采用平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换韵。

II. 内容主题(以李白的《长相思》为例)

  • A. 整体情感基调: 浓烈的相思之情,带有淡淡的忧愁和离愁别绪。
  • B. 上阕:思妇的视角
    • 1. 空间距离的遥远:
      • “长相思,在长安。”点明思念的地点,暗示与所思之人的距离之遥远。
      • 暗示分离已久,长安是繁华之地,与思妇所处环境形成对比,更显孤寂。
    • 2. 时间流逝的漫长:
      •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描写秋季的景象,点明时间,暗示思念已久。
      • 络纬的鸣叫、微霜、寒冷的竹席,都烘托出思妇的孤寂和凄凉。
    • 3. 思妇的行动和心理活动:
      •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描写思妇在孤灯下思念,痛苦难耐,只能卷起帷幕,望着月亮空自长叹。
      • “思欲绝”表现了思念之深切,痛苦之强烈。
      • “望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寄托思念之情。
      • “空长叹”表达了思妇的无奈和失望。
  • C. 下阕:思念对象的远行
    • 1. 所思之人的地点和职业:
      • “美人如花隔云端。”以美人比喻所思念的人,用“云端”形容距离之遥远,身份之高贵。
      • 暗示所思之人身处高位,可能远离家乡,忙于公务。
    • 2. 思妇的期待和愿望:
      •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描绘广阔的天空和碧绿的水波,表达思妇对所思之人的关怀。
      •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表达对所思之人处境的担忧,以及梦中也难以相见的痛苦。
      • “长相思,摧心肝。”再次点明主题,表达思念之情强烈,摧人心肝。
  • D. 意象分析:
    • 1. 长安: 繁华都市,象征所思之人可能身处之地,也暗示与家乡的距离。
    • 2. 络纬: 秋天的昆虫,其鸣叫声常被用来烘托悲凉气氛,暗示思妇的孤寂。
    • 3. 金井阑: 井边的栏杆,也暗示居住环境的简陋和寂寞。
    • 4. 微霜: 秋天的霜,象征寒冷和凄凉。
    • 5. 孤灯: 孤独的灯光,烘托思妇的孤寂和痛苦。
    • 6. 月亮: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寄托思念之情。
    • 7. 云端: 形容距离之遥远,也可能暗示所思之人的地位高贵。
    • 8. 青冥: 高远的天空,象征思妇对所思之人的关怀。
    • 9. 渌水: 碧绿的水波,也象征思妇对所思之人的关怀。
    • 10.关山: 险峻的山川,阻隔相见,也象征思妇与所思之人的距离之远。

III. 艺术特色

  • A. 语言精炼: 字数较少,但情感表达丰富。
  • B. 意象鲜明: 运用多种意象,烘托气氛,表达情感。
  • C. 情感真挚: 表达思妇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感人至深。
  • D. 结构紧凑: 上下阕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 E. 节奏明快: 句式短促,节奏明快,易于吟诵。
  • F. 虚实结合: 既有对现实景象的描写,也有对心理活动的刻画,虚实结合,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 G. 渲染气氛: 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心情,使读者感同身受。

IV. 主题思想

  • A. 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表达了思妇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因相隔遥远而产生的痛苦和无奈。
  • B. 对战争的批判: 间接表达了对战争的批判,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尤其是在边塞诗中)。
  • C. 人性的美好: 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以及对美好情感的珍视。

V. 其他名篇 (可作为补充阅读)

  • A. 李白《长相思》 (其二): 描述闺中少妇的相思之情。
  • B. 晏几道《长相思》: 表达对逝去恋人的怀念之情。
  • C. 纳兰性德《长相思》: 描写塞外风光,表达思乡之情。
  • D. 白居易《长相思》: 表达对恋人的思念之情,风格平易近人。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思维导图红色英雄人物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