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与减思维导图二年级
《加与减思维导图二年级》
一、加法
1. 概念理解
- 定义: 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 符号: + (加号)
- 组成部分:
- 加数:参与相加的数。
- 加数:参与相加的数。
- 和:加法运算的结果。
- 关键词: 合并,总共,一共,增加,添上。
- 生活实例:
- 我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我2个苹果,我现在有几个苹果?(3 + 2 = 5)
- 书架上有5本书,我又放了3本书,书架上一共有几本书?(5 + 3 = 8)
2. 运算方法
- 口算: 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法。
- 凑十法:将一个加数分解成两个数,使得其中一个数与另一个加数相加等于10,再计算。例如:8 + 5 = 8 + (2 + 3) = (8 + 2) + 3 = 10 + 3 = 13
- 破十法:将一个加数分解成10和几,先用另一个加数减去10,再加上分解出来的几。适用于减法。
- 竖式计算:
- 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百位对百位…
- 从个位算起:逐位相加,满十进一。
- 进位: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以此类推。
- 验算: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看结果是否相同。
- 估算: 将加数看作近似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计算。
- 例如:28 + 43 ≈ 30 + 40 = 70
3. 常见题型
- 直接计算: 给出加数,求和。例如:12 + 25 = ?
- 填空: 给出部分加数和和,求另一个加数。例如:( ) + 15 = 30
- 应用题:
- 合并问题:将两部分数量合并成一个整体。
- 增加问题:在原有数量的基础上增加。
4. 易错点
二、减法
1. 概念理解
- 定义: 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的运算。
- 符号: - (减号)
- 组成部分:
- 被减数:被减去的数。
- 减数:减去的数。
- 差:减法运算的结果。
- 关键词: 去掉,减少,剩下,还剩,比…少。
- 生活实例:
- 我有5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几个苹果?(5 - 2 = 3)
- 书架上有8本书,我拿走了3本书,书架上还剩下几本书?(8 - 3 = 5)
2. 运算方法
- 口算: 熟练掌握20以内的减法。
- 破十法:例如:13 - 5 = 13 - (3 + 2) = (13 - 3) - 2 = 10 - 2 = 8
- 竖式计算:
- 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百位对百位…
- 从个位算起:逐位相减,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
- 退位: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十位退一当十;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一,百位退一当十;以此类推。
- 验算:用差加上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 估算: 将被减数和减数看作近似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计算。
- 例如:72 - 29 ≈ 70 - 30 = 40
3. 常见题型
- 直接计算: 给出被减数和减数,求差。例如:35 - 12 = ?
- 填空: 给出被减数和差,求减数;或者给出减数和差,求被减数。例如:40 - ( ) = 25 ; ( ) - 10 = 30
- 应用题:
- 减少问题:在原有数量的基础上减少。
- 剩余问题:求剩余数量。
- 相差问题: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差。
4. 易错点
- 退位忘记减1。
- 数位没有对齐。
- 计算错误。
- 退位时,连续退位容易出错。
三、加减混合运算
1. 运算顺序
-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没有括号的情况下。
- 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有括号的情况下。
2. 运算方法
- 口算:逐步计算。
- 竖式计算:可以将加法和减法竖式写在一起,逐步计算。
3. 常见题型
- 连加: 例如:10 + 5 + 8 = ?
- 连减: 例如:20 - 3 - 7 = ?
- 加减混合: 例如:12 + 8 - 5 = ?
- 带括号的加减混合: 例如:(15 + 5) - 8 = ?
4. 易错点
- 计算顺序错误。
- 计算错误。
- 带括号的运算,忘记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加减法的关系
- 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知道两个加数,求和;知道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知道被减数和减数,求差;知道差和减数,求被减数(用加法);知道被减数和差,求减数(用减法)。
五、解决问题
1. 审题
-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 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 分析数量关系。
2. 解答
3. 检验
六、提高练习
- 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提高解题能力。
- 多与同学交流,互相学习。
七、总结
- 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要认真学习,掌握运算方法。
- 多练习,多思考,提高解题能力。
- 将加减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