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思维导图地理

  • 地球思维导图地理
    • 地球概况
      • 形态与尺寸
        • 形态: 椭球体 (略扁),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 尺寸: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0075千米
      • 运动
        • 自转: 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周期约24小时 (一个恒星日)
          • 影响: 日夜交替,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 公转: 绕太阳公转, 周期约365.25天 (一个回归年)
          • 影响: 季节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除赤道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五带划分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 圈层结构
        • 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 内部圈层 (由外向内):
          • 地壳: 地球固体外壳, 平均厚度大陆部分较厚(35-70km), 海洋部分较薄(5-10km)
          • 地幔: 地壳以下至2900km深处, 分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顶部有软流层 (岩浆发源地)
          • 地核: 地球中心部分, 2900km以下, 分外核 (液态) 和内核 (固态), 主要成分为铁、镍
    • 地球表面形态
      • 陆地地形
        • 主要类型:
          • 山地: 海拔高, 起伏大 (如喜马拉雅山脉)
          • 高原: 海拔高, 顶部相对平坦 (如青藏高原)
          • 盆地: 周围高, 中间低 (如四川盆地)
          • 平原: 海拔低, 起伏小 (如华北平原)
          • 丘陵: 海拔不高, 起伏和缓 (如东南丘陵)
        • 地形形成因素:
          • 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 (造山运动, 断裂), 火山作用, 地震 (形成褶皱、断层、火山等)
          • 外力作用: 风化, 侵蚀 (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 搬运, 沉积 (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沙丘、黄土地貌等)
      • 海洋地形:
        • 大陆架: 大陆向海洋延伸的浅水区 (资源丰富)
        • 大陆坡: 大陆架外缘坡度陡峭区域
        • 洋盆: 广阔平坦的海底区域 (占海洋总面积一半以上)
        • 海沟: 海底狭长深邃的凹陷 (地球最深处)
        • 洋中脊: 海底巨大的山脉体系 (板块扩张边界)
    • 地球大气
      • 成分: 干洁空气主要成分为氮气(约78%)、氧气(约21%)、氩气(约0.93%)、二氧化碳(约0.04%)等, 还有水汽和悬浮颗粒物
      • 垂直分层:
        • 对流层: 底部至约8-17km, 气温随高度降低,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 平流层: 对流层顶部至约50-55km, 气温随高度升高 (臭氧层吸收紫外线), 气流平稳
        • 中间层: 平流层顶部至约80-85km, 气温随高度降低最快
        • 热层: 中间层顶部向上, 气温随高度急剧升高, 有电离层 (影响无线电通讯)
        • 外逸层: 大气层最外层, 稀薄
      • 大气运动与天气系统: 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 季风), 气旋与反气旋, 锋 (冷锋, 暖锋)
      • 气候: 长时期天气平均状况 (多年平均气温、降水等)
        • 气候类型: 热带气候 (雨林, 草原, 沙漠, 季风), 亚热带气候 (季风, 地中海), 温带气候 (海洋性, 季风, 大陆性),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寒带气候 (苔原, 冰原), 高山气候
        • 影响因素: 纬度, 海陆位置, 地形, 洋流, 大气环流
    • 地球水圈
      • 水循环: 地球上各种形态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和运动的过程
        • 环节: 蒸发, 蒸腾, 水汽输送, 凝结, 降水,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下渗
        • 意义: 连接四大圈层, 塑造地貌, 调节气候, 更新水资源
      • 海洋: 占地球表面积约71%
        • 特性: 盐度 (平均千分之35), 温度 (随深度变化), 密度
        • 运动: 潮汐 (日月引力), 波浪 (风力), 洋流 (大规模海水运动, 对沿岸气候有重要影响)
      • 陆地水: 河流, 湖泊, 冰川, 地下水, 沼泽等
        • 河流: 水系特征, 水文特征 (流量, 含沙量, 结冰期)
        • 湖泊: 分类 (构造湖, 火山湖, 冰川湖等), 对径流的调节作用
        • 冰川: 淡水重要储存库, 对地貌改造作用显著
        • 地下水: 重要饮用水源
    • 地球生物圈
      • 概念: 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所有生命及与其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
      • 分布: 受到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制约, 形成不同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 主要生物群落类型: 森林 (热带雨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等), 草原, 荒漠, 苔原
      • 生态系统: 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 (如森林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具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功能
      • 生物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全球性环境问题
    •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积极影响: 通过生产活动改造自然环境 (如农业开发, 城市建设, 水利工程)
        • 消极影响: 环境污染 (大气、水、土壤、噪声), 生态破坏 (森林砍伐, 草原退化, 湿地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资源枯竭 (矿产、水、土地资源)
      •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农业: 气候 (热量、水分), 地形, 土壤, 水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
        • 工业: 资源分布、能源、水源、交通、市场、技术、劳动力等
        • 聚落与城市: 地形、水源、交通是早期聚落选址的重要因素, 现代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更复杂
        • 交通运输: 地形、气候、水文条件是交通线路选址、建设和运营的重要制约因素
      • 可持续发展: 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和共同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需求,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旅游安排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