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民主主义革命思维导图
《旧民主主义革命思维导图》
一、背景(总览)
- 内忧:
- 政治:封建专制统治腐朽没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政治制度僵化,官僚体系臃肿,效率低下。
- 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但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 阶级:农民生活困苦,反抗斗争不断;地主阶级日益腐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 民族: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国家主权丧失。
- 外患:
- 列强入侵: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
- 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设通商口岸、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
- 掠夺资源:掠夺中国资源,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 根本原因:
- 腐朽的封建统治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 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危机,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历史任务:
- 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二、早期探索(1840-1911)
- 农民阶级:
-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 《天朝田亩制度》:理想化的平均主义方案,无法实现。
- 《资政新篇》: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未能实施。
- 局限性: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无法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
- 义和团运动 (1900):
- “扶清灭洋”:带有盲目排外色彩。
- 局限性:缺乏科学理论指导,被清政府利用,最终被镇压。
- 积极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 地主阶级:
- 洋务运动 (1860s-1890s):
-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主要内容: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兴办新式学校。
- 局限性: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最终失败。
- 积极意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 资产阶级:
- 维新变法 (1898):
-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 主要内容:改革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
- 百日维新:时间短暂,最终失败。
- 局限性:脱离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最终被慈禧太后镇压。
- 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辛亥革命 (1911):
-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 准备: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
- 爆发:武昌起义。
- 结果: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意义: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局限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12-1927)
-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统治,复辟帝制。
- 护国运动:孙中山领导,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 段祺瑞政府:皖系军阀控制,拒绝恢复《临时约法》。
- 护法运动:孙中山领导,维护《临时约法》,但最终失败。
- 军阀混战:各派军阀争权夺利,社会动荡不安。
- 新文化运动:
-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
- 口号:民主与科学。
- 主要内容: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意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 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 五四运动 (1919):
- 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民族危机加深。
-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主力:学生,后来工人阶级成为主力。
- 结果:北洋政府被迫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初步实现了运动的目标。
- 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四、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4-1927)
- 国共第一次合作:
- 原因:孙中山认识到依靠军阀无法完成革命任务,共产国际的帮助。
- 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意义:形成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 北伐战争:
-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 结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但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 国共合作破裂:
- 原因:国民党右派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共产党的革命主张。
- 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 影响:国民革命失败。
- 失败原因:
- 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破坏国共合作。
- 共产党缺乏革命经验,对国民党右派的阴谋活动警惕性不高。
- 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
五、总结与反思
-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 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 革命动力:主要依靠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
- 革命目标: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革命领导:资产阶级。
-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局限性:
- 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资产阶级无法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 没有找到真正能够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先进阶级和先进理论。
- 历史启示:
- 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阶级。
- 必须建立一个能够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领导。
- 必须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做了准备:
- 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