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新疆思维导图》
一、新疆概况
- 位置与范围
- 位于中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中心
- 东邻甘肃、青海,南接西藏,西与中亚多国接壤
- 总面积约166万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6
- 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 行政区划
- 5个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4个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
- 5个地级市: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市、哈密市、石河子市(实际为县级市,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
- 地理意义
- 重要的战略地位:边境安全,资源保障
-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联通东西,文化交流
- 重要的资源基地:能源、矿产、农业
- 人口与民族
- 多民族聚居区: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等
- 维吾尔族人口最多
- 民族文化多样性:各民族文化交融
- 气候特征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特点: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 降水分布不均:山区多,盆地少
- 光照充足,适宜农业发展
-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二、地形地貌
- “三山夹两盆”
- 阿尔泰山:位于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
- 天山:横亘中部,新疆最重要的山脉,东西走向,划分南北疆
- 昆仑山:位于南部,巍峨高耸,与青藏高原相连
- 准噶尔盆地:位于北部,地势低平
- 塔里木盆地:位于南部,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 主要地形类型
- 山地:占新疆总面积较大比例
- 盆地:地势低平,利于农业发展
- 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国最大的沙漠
- 戈壁:广泛分布
- 绿洲:分布在河流沿岸,人类主要聚居地
-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 山脉阻挡水汽,造成盆地干旱
- 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 天山南北气候差异明显
- 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 山地阻碍交通,交通线多沿盆地、河流分布
- “丝绸之路”:古老的交通要道
- 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 绿洲农业:利用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
- 山地牧业:发展畜牧业
三、水文特征
- 内流河为主
- 塔里木河: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 伊犁河:注入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
- 河流补给主要来源:冰雪融水、降水
- 河流下游常形成三角洲或消失在沙漠中
- 湖泊
- 博斯腾湖:新疆最大的湖泊
- 艾比湖:咸水湖
- 冰川
- 天山山脉:冰川发育,是重要的淡水资源
- 冰川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
- 水资源利用
- 坎儿井:古老的地下灌溉系统,节约用水,减少蒸发
- 引水渠:现代化的引水工程
- 水资源短缺: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四、资源与产业
- 矿产资源
- 石油: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 天然气:塔里木盆地
- 煤炭:储量丰富
- 铁矿:蕴藏量大
- 有色金属:铜、铅、锌等
- 农业
- 绿洲农业:灌溉农业,种植棉花、瓜果、粮食
- 棉花:中国重要的棉花产区
- 瓜果:哈密瓜、葡萄、香梨等,品质优良
- 畜牧业:发展牧羊业,生产羊毛、羊肉
- 工业
- 石油化工:炼油、天然气化工
- 煤化工:煤炭深加工
- 钢铁工业
- 纺织工业:棉纺织
- 食品工业:农产品加工
- 旅游业
- 自然景观:天山天池、喀纳斯湖、火焰山、葡萄沟
- 人文景观:古城遗址、民族风情
- 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
五、南北疆差异
特征 | 北疆 | 南疆 |
---|---|---|
地理位置 | 准噶尔盆地及其周边,靠近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 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靠近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 |
气候 | 相对湿润,降水较多 | 干燥,降水少 |
地形 | 草原、森林为主 | 沙漠、绿洲为主 |
植被 | 森林、草原 | 沙漠植被、胡杨林 |
农业 | 畜牧业、小麦、甜菜 | 棉花、瓜果 |
民族构成 | 汉族、哈萨克族较多 | 维吾尔族为主 |
经济发展 | 工业相对发达 | 农业为主 |
景观特色 | 湖泊、草原 | 沙漠、绿洲、古城 |
六、重点区域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首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交通枢纽:亚欧大陆桥的咽喉
- 喀什地区
- 古丝绸之路重镇
- 民族文化特色浓郁
- 吐鲁番市
- “火洲”
- 葡萄沟、火焰山等著名景点
- 坎儿井的故乡
七、可持续发展
- 生态环境保护
- 防止荒漠化
- 保护绿洲
- 合理利用水资源
- 资源可持续利用
- 发展循环经济
- 提高资源利用率
- 民族团结
- 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 维护社会稳定
- 对外开放
- 加强与中亚各国的合作
-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 平衡发展
- 缩小南北疆发展差距
-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