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检查思维导图
《血管检查思维导图》
一、 血管检查总览
1. 目的
1.1. 诊断疾病
1.1.1. 血管狭窄/闭塞
1.1.2. 动脉瘤/夹层
1.1.3. 血管炎
1.1.4. 静脉血栓
1.1.5. 血管畸形
1.2. 评估病情
1.2.1. 疾病严重程度
1.2.2. 疾病进展情况
1.2.3. 治疗效果
1.3. 指导治疗
1.3.1. 手术方案制定
1.3.2. 介入治疗策略
1.3.3. 药物治疗调整
2. 适应症
2.1. 高危人群
2.1.1. 高血压
2.1.2. 高血脂
2.1.3. 糖尿病
2.1.4. 吸烟史
2.1.5. 家族史
2.2. 临床表现
2.2.1. 胸痛
2.2.2. 呼吸困难
2.2.3. 头痛/头晕
2.2.4. 肢体麻木/疼痛
2.2.5. 间歇性跛行
2.2.6. 视力模糊
2.2.7. 肾功能异常
2.3. 术前评估
2.3.1. 心脏手术
2.3.2. 血管手术
2.3.3. 器官移植
3. 禁忌症
3.1. 绝对禁忌症
3.1.1. 严重出血倾向
3.1.2. 严重肾功能衰竭 (部分造影检查)
3.1.3. 严重过敏史 (造影剂)
3.2. 相对禁忌症
3.2.1. 妊娠期
3.2.2. 哺乳期
3.2.3. 甲状腺功能亢进 (碘造影剂)
3.2.4. 未控制的心律失常
4. 检查类型 (按照侵入性分类)
4.1. 非侵入性检查
4.1.1. 超声检查
4.1.1.1. 彩色多普勒超声 (CDU)
4.1.1.2. 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
4.1.1.3. 血管内超声 (IVUS) - 用于血管内评估,虽然放置导管,但通常归为非侵入性,因为它不是为了治疗。
4.1.2. 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
4.1.2.1. 时间飞跃法 (TOF)
4.1.2.2. 相位对比法 (PC)
4.1.2.3. 增强MRA (Gd-MRA)
4.1.3.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CTA)
4.1.3.1. 多层螺旋CT (MSCT)
4.1.3.2. 容积CT
4.1.4. 脉搏波速度 (PWV) / 踝臂指数 (ABI)
4.2. 侵入性检查
4.2.1. 血管造影 (DSA)
4.2.1.1. 冠状动脉造影 (CAG)
4.2.1.2. 脑血管造影
4.2.1.3. 外周血管造影
二、 各部位血管检查
1. 颅内血管
1.1. 检查方法
1.1.1. TCD
1.1.2. MRA
1.1.3. CTA
1.1.4. DSA
1.2. 检查目的
1.2.1. 脑动脉瘤
1.2.2. 脑血管狭窄/闭塞
1.2.3. 脑血管畸形
1.2.4. 脑血管炎
2. 颈部血管
2.1. 检查方法
2.1.1. CDU
2.1.2. MRA
2.1.3. CTA
2.1.4. DSA
2.2. 检查目的
2.2.1. 颈动脉狭窄
2.2.2. 颈动脉夹层
2.2.3. 颈动脉瘤
2.2.4.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3. 冠状动脉
3.1. 检查方法
3.1.1. CTA
3.1.2. CAG
3.1.3. IVUS
3.2. 检查目的
3.2.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3.2.2. 冠状动脉痉挛
3.2.3. 冠状动脉畸形
4. 腹部血管
4.1. 检查方法
4.1.1. CDU
4.1.2. MRA
4.1.3. CTA
4.1.4. DSA
4.2. 检查目的
4.2.1. 腹主动脉瘤
4.2.2. 肠系膜动脉缺血
4.2.3. 肾动脉狭窄
4.2.4. 肝脏血管疾病
5. 四肢血管
5.1. 检查方法
5.1.1. CDU
5.1.2. MRA
5.1.3. CTA
5.1.4. DSA
5.1.5. ABI/PWV
5.2. 检查目的
5.2.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5.2.2. 静脉血栓形成
5.2.3. 血管炎
5.2.4. 动静脉瘘
三、 检查结果判读
1. 正常血管表现
1.1. 血管形态
1.1.1. 血管壁光滑
1.1.2. 管腔通畅
1.1.3. 无异常扩张/狭窄
1.2. 血流动力学
1.2.1. 血流速度正常
1.2.2. 血流方向正常
1.2.3. 无异常阻力
2. 异常血管表现
2.1. 血管形态异常
2.1.1. 血管壁增厚/钙化
2.1.2. 管腔狭窄/闭塞
2.1.3. 动脉瘤形成
2.1.4. 夹层形成
2.1.5. 血栓形成
2.2. 血流动力学异常
2.2.1. 血流速度加快/减慢
2.2.2. 血流方向改变
2.2.3. 阻力增高
3. 诊断报告解读
3.1. 关键术语理解
3.1.1. 狭窄程度 (轻度/中度/重度)
3.1.2. 血管分布 (病变位置)
3.1.3. 血流情况 (侧支循环)
3.1.4. 相关并发症 (血栓/出血)
3.2. 结合临床症状分析
3.3. 与其他检查结果对照
3.4. 制定治疗方案依据
四、 风险与并发症
1. 非侵入性检查
1.1. 磁共振 (MRA)
1.1.1. 幽闭恐惧症
1.1.2. 造影剂过敏 (Gd-MRA)
1.1.3. 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 (少见,肾功能不全患者)
1.2. 计算机断层扫描 (CTA)
1.2.1. 辐射暴露
1.2.2. 造影剂过敏
1.2.3. 肾功能损害
2. 侵入性检查 (DSA)
2.1. 出血/血肿
2.2. 动脉损伤 (穿刺部位)
2.3. 血栓形成
2.4. 造影剂肾病
2.5. 过敏反应
2.6. 中风 (罕见)
五、 检查前后注意事项
1. 检查前
1.1. 告知病史 (过敏史/药物史/肾功能)
1.2. 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禁食 (部分检查)
1.4. 停用某些药物 (如二甲双胍)
2. 检查后
2.1. 观察穿刺部位 (出血/血肿)
2.2. 多饮水 (促进造影剂排泄)
2.3. 卧床休息 (部分检查)
2.4.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如有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