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的思维导图

《天气的思维导图》

一、 天气要素

1. 温度

  • 定义: 空气的冷热程度。
    • 测量:
      • 仪器: 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 酒精温度计, 电子温度计)
      • 单位: 摄氏度 (°C), 华氏度 (°F), 开尔文 (K)
      • 测量标准: 通常指百叶箱内1.5米高度的空气温度。
    • 影响因素:
      • 太阳辐射: 主要热源。
      • 纬度: 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弱,温度越低。
      • 地形: 山地气温垂直递减,盆地易形成热岛效应。
      • 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 下垫面: 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海洋升温慢降温慢。
      • 人类活动: 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气体排放。
    • 重要性: 影响生物生存、农业生产、人体舒适度等。

2. 气压

  • 定义: 单位面积上空气柱所承受的压力。
    • 测量:
      • 仪器: 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 空盒气压计, 电子气压计)
      • 单位: 百帕 (hPa), 毫米汞柱 (mmHg)
    • 影响因素:
      • 海拔高度: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 温度: 温度升高,空气膨胀,密度降低,气压降低。
      • 湿度: 水汽分子量小于空气,湿度增加,空气密度降低,气压降低。
    • 与天气的关系:
      • 高气压: 通常对应晴朗天气。
      • 低气压: 通常对应阴雨天气。
      • 气压梯度力: 导致风的产生。
    • 重要性: 指示天气变化趋势,影响飞行安全。

3. 湿度

  • 定义: 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 分类:
      • 绝对湿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水汽的质量。
      • 相对湿度: 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比表示。
    • 测量:
      • 仪器: 湿度计 (干湿球温度计, 毛发湿度计, 电子湿度计)
      • 单位: % (相对湿度)
    • 影响因素:
      • 温度: 温度越高,空气中可容纳的水汽越多。
      • 蒸发量: 水体蒸发增加空气湿度。
    • 与天气的关系:
      • 高湿度: 易形成雾、露、霜等。
      • 低湿度: 易导致干燥,增加火灾风险。
    • 重要性: 影响人体舒适度、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

4. 风

  • 定义: 空气的水平运动。
    • 要素:
      • 风向: 风吹来的方向 (如北风是指从北方吹来的风)。
      • 风速: 空气运动的快慢程度,常用米/秒 (m/s) 或级表示。
    • 测量:
      • 仪器: 风向标,风速仪 (风杯风速仪,超声波风速仪)
    • 产生原因: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 类型:
      • 季风: 冬夏季风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 信风: 低纬度地区行星风系。
      • 海陆风: 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 山谷风: 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 (受山坡和谷地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 影响: 影响气温、降水、污染物扩散等。
    • 重要性: 可用于风力发电,影响航运安全。

5. 降水

  • 定义: 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包括雨、雪、冰雹、雾、露、霜等。
    • 类型:
      • 降雨: 液态降水。
      • 降雪: 固态降水。
      • 冰雹: 固态降水,多发生在夏季。
      • 雾: 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
      • 露: 地面物体表面凝结的水汽。
      • 霜: 地面物体表面凝华的水汽。
    • 形成条件: 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达到饱和,有凝结核。
    • 测量:
      • 仪器: 雨量器,雪量器。
      • 单位: 毫米 (mm)。
    • 影响:
      • 正面影响: 补充淡水资源,有利于农业生产。
      • 负面影响: 洪涝灾害,泥石流,交通受阻。
    • 重要性: 影响水资源分布,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

二、 天气系统

1. 锋面

  • 定义: 冷暖气团交界面的过渡带。
    • 类型:
      •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 天气特征: 降温,大风,降水。
      • 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 天气特征: 升温,降水。
      • 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移动缓慢或静止。
    • 影响: 带来降水、大风等天气。

2. 气旋 (低气压)

  • 定义: 近地面气压中心低于四周的气压系统。
    • 特征: 中心气压低,空气向中心辐合,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旋转。
    • 类型: 温带气旋,热带气旋 (台风/飓风)。
    • 影响: 带来阴雨天气,有时伴有大风。

3. 反气旋 (高气压)

  • 定义: 近地面气压中心高于四周的气压系统。
    • 特征: 中心气压高,空气向外扩散,北半球反气旋呈顺时针旋转。
    • 影响: 通常带来晴朗天气。

三、 天气预报

1. 资料收集

  • 地面观测: 气象站观测。
    • 高空探测: 探空气球,飞机。
    • 卫星遥感: 气象卫星 (极轨卫星,静止卫星)。
    • 雷达探测: 天气雷达。

2. 数据处理

  • 数值天气预报: 利用计算机模拟大气运动规律。
    • 人工分析: 气象预报员分析气象资料。

3. 预报发布

  • 渠道: 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APP等。
    • 内容: 天气状况,气温变化,风力风向,降水概率等。

四、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1. 暴雨洪涝

  • 原因: 持续强降水。
    • 影响: 农作物受损,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交通中断。

2. 干旱

  • 原因: 降水稀少,蒸发量大。
    • 影响: 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3. 高温热浪

  • 原因: 持续高温天气。
    • 影响: 中暑,电力紧张,森林火灾。

4. 寒潮

  • 原因: 强冷空气南下。
    • 影响: 降温,大风,冻害。

5. 台风/飓风

  • 原因: 热带气旋。
    • 影响: 强风,暴雨,风暴潮。

五、 气候变化与天气

1. 温室效应

  • 原因: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甲烷等) 排放增加。
    • 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2. 全球变暖

  • 表现: 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 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生态系统变化,人类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3.应对措施

  •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
    • 适应气候变化: 加强防灾减灾能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核酸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