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思维导图

《气温思维导图》

一、气温定义与基本概念

1.1 气温的定义

  • 1.1.1 气温是描述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1.1.2 通常使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 1.1.3 指的是距离地面一定高度处空气的温度。

1.2 气温的测量

  • 1.2.1 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 1.2.2 标准气象观测:
      • 1.2.2.1 气温计放置在百叶箱内,避免阳光直射和降水影响。
      • 1.2.2.2 观测高度通常为地面以上1.5米处。

1.3 重要概念

  • 1.3.1 日最高气温:一天中出现的最高气温。
    • 1.3.2 日最低气温:一天中出现的最低气温。
    • 1.3.3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各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计算方法多样。
    • 1.3.4 月平均气温:一个月内每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 1.3.5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每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 1.3.6 极端最高气温:历史记录中出现的最高气温。
    • 1.3.7 极端最低气温:历史记录中出现的最低气温。

二、影响气温的因素

2.1 太阳辐射

  • 2.1.1 太阳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
    • 2.1.2 太阳辐射强度:纬度、季节、天气状况影响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数量。
    • 2.1.3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升温,再通过长波辐射加热空气。

2.2 纬度

  • 2.2.1 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越弱,气温越低。
    • 2.2.2 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 2.2.3 两极地区:太阳辐射弱,气温低。

2.3 海陆位置

  • 2.3.1 海洋: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慢,气温变化小。
    • 2.3.2 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快,气温变化大。
    • 2.3.3 夏季:沿海地区气温较低,内陆地区气温较高。
    • 2.3.4 冬季:沿海地区气温较高,内陆地区气温较低。

2.4 地形

  • 2.4.1 海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温垂直递减率)。
    • 2.4.2 坡向:向阳坡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背阴坡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
    • 2.4.3 地形对气流的影响:山脉阻挡气流,形成迎风坡和背风坡。

2.5 洋流

  • 2.5.1 暖流:增温增湿作用。
    • 2.5.2 寒流:降温减湿作用。
    • 2.5.3 洋流对沿海地区气温的影响显著。

2.6 大气环流

  • 2.6.1 不同气团的性质不同,影响气温。
    • 2.6.2 季风:带来不同的气温和降水。

2.7 下垫面

  • 2.7.1 地表性质:植被覆盖、土壤湿度、冰雪覆盖等影响地表反照率和热力性质。
    • 2.7.2 植被:通过蒸腾作用影响空气湿度和气温。

2.8 人类活动

  • 2.8.1 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中建筑物和道路吸收太阳辐射,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
    • 2.8.2 工业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 2.8.3 土地利用变化:森林砍伐、湿地破坏等改变地表反照率和热力性质。

三、气温的时空分布

3.1 气温的水平分布

  • 3.1.1 气温随纬度的变化:
    • 3.1.1.1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 3.1.1.2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 3.1.2 气温随海陆位置的变化:
    • 3.1.2.1 夏季:大陆气温高于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 3.1.2.2 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3.2 气温的垂直分布

  • 3.2.1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对流层)。
    • 3.2.2 气温垂直递减率:一般为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 3.2.3 逆温现象:特殊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3.3 气温的时间变化

  • 3.3.1 日变化:
    • 3.3.1.1 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00左右)。
    • 3.3.1.2 日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 3.3.2 年变化:
    • 3.3.2.1 北半球陆地:7月或8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
    • 3.3.2.2 南半球陆地:1月气温最高,7月气温最低。
    • 3.3.2.3 海洋:年较差小于陆地。

四、气温与人类活动

4.1 农业

  • 4.1.1 作物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气温。
    • 4.1.2 无霜期:影响作物种植区域和生长周期。
    • 4.1.3 热量资源:影响复种指数。
    • 4.1.4 高温、低温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4.2 工业

  • 4.2.1 工业生产需要适宜的气温环境。
    • 4.2.2 空调使用:影响能源消耗。
    • 4.2.3 工业冷却:需要水资源。

4.3 交通运输

  • 4.3.1 气温影响道路、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4.3.2 高温、低温天气影响交通运输效率。

4.4 人类健康

  • 4.4.1 气温过高或过低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 4.4.2 中暑: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
    • 4.4.3 冻伤:低温环境下容易发生。
    • 4.4.4 呼吸道疾病:气温变化可能诱发。

4.5 能源

  • 4.5.1 气温影响取暖和制冷的需求。
    • 4.5.2 高温天气导致电力需求增加。
    • 4.5.3 低温天气导致供暖需求增加。

五、全球气候变暖与气温

5.1 全球气候变暖

  • 5.1.1 近年来全球平均气温持续升高。
    • 5.1.2 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

5.2 气候变暖的影响

  • 5.2.1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高温、干旱、洪涝等。
    • 5.2.2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
    • 5.2.3 冰川融化:影响水资源。
    • 5.2.4 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生态系统。

5.3 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

  • 5.3.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
    • 5.3.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绿色经济。
    • 5.3.3 适应气候变化:加强防灾减灾能力。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玻璃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