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与浮力思维导图》
一、压强
1. 定义
- 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公式
-
固体压强: p = F/S
- F:压力(N)
- S:受力面积(m²)
- p:压强(Pa)或(N/m²)
-
液体压强: p = ρgh
- ρ:液体密度(kg/m³)
- g:重力加速度(N/kg),通常取9.8N/kg或10N/kg
- h:液面到该点的深度(m)
3. 特点
- 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 压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 固体压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
- 液体压强特点:
-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 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 深度增加,液体压强增大
- 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 液体压强与容器的形状无关
4. 应用
- 增大压强的方法:
- 增大压力
- 减小受力面积
- 实例:锋利的刀刃、图钉尖
- 减小压强的方法:
- 减小压力
- 增大受力面积
- 实例:坦克履带、书包带较宽
5. 测量
- 压强计: 用于测量液体内部压强
- 工作原理:利用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反映压强的大小
二、浮力
1. 定义
- 定义: 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
2. 本质
- 本质: 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
3. 公式
- 称重法: F浮 = G - F拉
- G: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N)
- F拉: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 F浮:浮力(N)
- 阿基米德原理: F浮 = G排 = ρ液gV排
- ρ液:液体密度(kg/m³)
- g:重力加速度(N/kg)
- V排: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m³)
- G排: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N)
4. 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 F浮 > G: 物体上浮
- F浮 = G: 物体悬浮
- F浮 < G: 物体下沉
5. 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漂浮在液体中)
- F浮 = G: 物体漂浮
- 特殊情况:漂浮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物体的总体积
6. 影响因素
- 液体密度: 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 排开液体的体积: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 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 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
7. 应用
- 轮船:利用漂浮条件,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控制吃水深度
- 潜水艇: 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潜
- 气球和飞艇: 利用空气的浮力上升
- 密度计: 用于测量液体密度,原理:物体漂浮时,F浮=G
8. 特殊情况
- 完全浸没的物体:
- 上浮:最终漂浮
- 下沉:沉底
- 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 ρ物 > ρ液:物体下沉
- ρ物 = ρ液:物体悬浮
- ρ物 < ρ液:物体上浮(最终漂浮)
三、压强与浮力的联系
- 压强是产生浮力的原因: 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强差产生的
- 浮力影响物体的压强: 物体受到浮力作用时,对支持面的压力会减小,从而减小压强
四、注意事项
- 单位统一: 在计算时,务必保证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
- 理解公式的适用条件: 明确各公式适用的范围,例如液体压强公式仅适用于静止液体
- 区分压力和重力: 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 理解浮沉条件的应用: 熟练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 注意气体压强和浮力: 气体也存在压强和浮力,原理与液体类似,但需要考虑气体密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