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变电流思维导图》
I. 产生与描述
- A. 交变电流的产生
-
- 原理:电磁感应定律
-
- 模型: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
-
- 感应电动势变化:
- a. 最大值: Em = nBSω (n:匝数,B:磁感应强度,S:面积,ω:角速度)
- b. 瞬时值:e = Emsin(ωt) 或 e = Emcos(ωt) (取决于初始位置,从垂直中性面开始为正弦,从中性面开始为余弦)
- c. 中性面: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每次经过中性面电流方向改变。
- d. 注意:实际发电机结构复杂,但原理相同。
- 感应电动势变化:
-
- B. 交变电流的描述
-
- 瞬时值:i, u, e 随时间变化的具体数值,上述瞬时值表达式中的值。
-
- 峰值(最大值):Im, Um, Em
- a. 与线圈结构、磁场强度、转速有关。
- 峰值(最大值):Im, Um, Em
-
- 周期 (T):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 T = 2π/ω
-
- 频率 (f):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f = 1/T , 中国50Hz
-
- 角速度 (ω):描述线圈转动快慢的物理量。 ω = 2πf = 2π/T
-
- 有效值:
- a. 定义:与交流电热效应相同的直流电流值。
- b. 计算:(Im/√2), (Um/√2) 适用于正弦或余弦交流电。
- c. 应用: 电器上标注的电压、电流值,保险丝熔断电流,计算电功、电功率等。
- d. 注意:有效值与交流电的波形有关,非正弦交流电不能直接使用(Im/√2)。
- 有效值:
-
II.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 A. 电感 (L)
-
- 定义:表征电感元件阻碍电流变化的程度。
-
- 感抗 (XL):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
- a. XL = ωL = 2πfL (ω: 角速度,f:频率,L:电感量)
- b. 感抗与频率成正比:频率越高,感抗越大,阻碍作用越强。
- c. 电感器作用: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 感抗 (XL):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
-
- 相位关系: 电流滞后电压 π/2。
-
- B. 电容 (C)
-
- 定义: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的能力。
-
- 容抗 (XC):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
- a. XC = 1/(ωC) = 1/(2πfC) (ω: 角速度,f:频率,C:电容)
- b. 容抗与频率成反比:频率越高,容抗越小,阻碍作用越弱。
- c. 电容器作用: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 容抗 (XC):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
-
- 相位关系: 电流超前电压 π/2。
-
III. 变压器
- A. 原理: 电磁感应
- B. 构造: 闭合铁芯,原线圈,副线圈
- C. 理想变压器
-
- 条件:不计线圈内阻,不计铁芯损耗
-
- 电压关系:U1/U2 = n1/n2 (n:匝数)
-
- 电流关系:I1/I2 = n2/n1
-
- 功率关系:P1 = P2
-
- D. 实际变压器
-
- 铁芯损耗:铁芯的磁滞涡流损耗,产生热量。
-
- 线圈内阻损耗:线圈电阻产生焦耳热。
-
- E. 变压器应用
-
- 远距离输电:升压变压器提高电压,降低线路电流,减小线路损耗;降压变压器降低电压,供用户使用。
-
- 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测量高电压、大电流。
-
IV.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 A. 电磁振荡
-
- LC 振荡电路:电容和电感组成的电路。
-
- 振荡过程:电容充放电过程,电感建立和减弱磁场的过程。
-
- 能量转化:电场能和磁场能相互转化。
-
- 振荡频率:f = 1/(2π√(LC))
-
- B. 电磁波
-
- 产生:变化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电磁波。加速运动的电荷产生电磁波。
-
- 特点:
- a. 不需要介质传播,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b. 传播速度:c = 3 x 108 m/s (真空中)
- c. 电场、磁场相互垂直且与传播方向垂直 (横波)。
- d. 具有能量,可以发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 特点:
-
- 波长、频率、波速关系:c = λf
-
- 电磁波谱: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伽马射线。
-
V. 交流电路分析
- A. 纯电阻电路: 电流和电压同相位。
- B. 纯电感电路: 电流滞后电压 π/2 。
- C. 纯电容电路: 电流超前电压 π/2 。
- D. RL 串联电路: 电流滞后电压,滞后程度取决于 R 和 L 的大小。
- E. RC 串联电路: 电流超前电压,超前程度取决于 R 和 C 的大小。
- F. RLC 串联电路:
-
- 阻抗:Z = √(R2 + (XL - XC)2)
-
- 谐振:XL = XC,电路阻抗最小,电流最大。 谐振频率:f = 1/(2π√(LC))
-
- 电压相位关系:
- a. XL > XC 电路呈感性,电压超前电流。
- b. XL < XC 电路呈容性,电流超前电压。
- c. XL = XC 电路呈阻性,电压和电流同相位。
- 电压相位关系:
-
VI. 常用公式总结
- Em = nBSω
- e = Emsin(ωt) 或 e = Emcos(ωt)
- ω = 2πf = 2π/T
- 有效值 = (Im/√2) , (Um/√2) (正弦或余弦交流电)
- XL = ωL = 2πfL
- XC = 1/(ωC) = 1/(2πfC)
- U1/U2 = n1/n2
- I1/I2 = n2/n1
- P1 = P2 (理想变压器)
- f = 1/(2π√(LC)) (LC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RLC串联电路谐振频率)
- c = λf
- Z = √(R2 + (XL - XC)2) (RLC串联电路的阻抗)
VII. 题型分类
- A. 交变电流的产生与描述: 重点理解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掌握峰值、有效值的计算和应用。
- B. 电感和电容: 掌握感抗和容抗的计算,理解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及相位关系。
- C. 变压器: 掌握理想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功率关系,了解远距离输电原理。
- D.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理解电磁振荡过程,掌握电磁波的特点和传播。
- E. 交流电路分析: 掌握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的特点,理解 RLC 串联电路的阻抗、谐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