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思维导图

《宪法》思维导图

一、宪法概述

1.1 宪法的概念与特征

  • 1.1.1 概念:国家根本大法,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
    • 1.1.2 特征:
      • 1.1.2.1 最高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 1.1.2.2 内容的根本性:规定国家政权组织、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等根本问题。
      • 1.1.2.3 制定和修改的严格程序:通常需要特别多数通过。
      • 1.1.2.4 稳定性:保持国家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1.2 宪法的地位与作用

  • 1.2.1 地位:国家根本大法,居于法律体系的最高地位。
    • 1.2.2 作用:
      • 1.2.2.1 确认国家性质:确定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
      • 1.2.2.2 保障公民权利: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限制国家权力。
      • 1.2.2.3 规范国家权力:规范国家机关的职权和运行程序,防止权力滥用。
      • 1.2.2.4 维护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和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3 宪法的历史发展

  • 1.3.1 我国宪法的历史沿革:
    • 1.3.1.1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 1.3.1.2 1954年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 1.3.1.3 1975年宪法:文革时期的宪法,存在严重缺陷。
    • 1.3.1.4 1978年宪法:对1975年宪法进行部分修改。
    • 1.3.1.5 1982年宪法:现行宪法,经过多次修正。

二、宪法的主要内容

2.1 总纲

  • 2.1.1 国家的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2.1.2 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2.1.3 国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2.1.4 国体和政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2.1.5 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2.1.6 文化制度: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2.2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2.2.1 平等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2.2.2 政治权利和自由:
      • 2.2.2.1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2.2.2.2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 2.2.3 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 2.2.4 宗教信仰自由: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 2.2.5 社会经济文化权利:
      • 2.2.5.1 劳动权。
      • 2.2.5.2 休息权。
      • 2.2.5.3 受教育权。
      • 2.2.5.4 社会保障权。
    • 2.2.6 监督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 2.2.7 公民的基本义务:
      • 2.2.7.1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 2.2.7.2 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社会公德。
      • 2.2.7.3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 2.2.7.4 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 2.2.7.5 依法纳税。

2.3 国家机构

  • 2.3.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2.3.1.1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2.3.1.2 行使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和人事任免权。
      • 2.3.2 国家主席:
    • 2.3.2.1 国家元首。
    • 2.3.2.2 代表国家进行国事活动。
      • 2.3.3 国务院:
    • 2.3.3.1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 2.3.3.2 执行机关,负责日常行政管理。
      • 2.3.4 中央军事委员会:
    • 2.3.4.1 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 2.3.5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2.3.5.1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 2.3.6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 2.3.6.1 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
      • 2.3.7 监察机关:
    • 2.3.7.1 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 2.3.8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 2.3.8.1 审判机关: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
    • 2.3.8.2 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

2.4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三、宪法的实施与监督

3.1 宪法的实施

  • 3.1.1 立法: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规,使宪法原则和规定具体化。
    • 3.1.2 行政: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宪法的实施。
    • 3.1.3 司法: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公正司法,维护宪法尊严。
    • 3.1.4 宣传教育: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

3.2 宪法的监督

  • 3.2.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 3.2.1.1 对宪法的实施进行监督。
    • 3.2.1.2 审查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宪法。
      • 3.2.2 社会监督:公民的监督权,新闻舆论的监督。

3.3 宪法的解释

  • 3.3.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宪法解释权。

3.4 宪法的修改

  • 3.4.1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 3.4.2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确保修改方向的正确性。

四、宪法与法治

* 4.1 宪法是法治的基石:为法治提供根本依据和保障。
* 4.2 法治是宪法实施的重要保障:保证宪法得到有效执行。
* 4.3 坚持依宪治国:把宪法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依据。
* 4.4 推进合宪性审查:保证法律、法规符合宪法规定。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张良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