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思维导图

《刑法的思维导图》

一、 刑法概述

1. 刑法的概念与特征

  • 概念: 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 特征:
      • 严厉性: 使用最严厉的制裁手段——刑罚。
      • 补充性: 是其他法律规范的最后一道防线。
      • 谦抑性: 尽可能地少用刑罚。
      • 人权保障性: 保障公民的人权,防止国家权力滥用。

2. 刑法的基本原则

  • 罪刑法定原则:
    • 含义: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 要求:
      • 成文性: 犯罪和刑罚必须由成文法明确规定。
      • 明确性: 刑法条文必须清晰、明确,禁止模糊不清。
      • 禁止不利溯及既往: 刑法只能适用于生效后的行为,不能追溯既往。
      • 禁止类推适用: 不得超出字面含义进行类推解释。
        • 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 含义: 对任何公民,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享有特权。
    • 例外: 外交特权与豁免权,刑事管辖权的部分例外。
      •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含义: 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大小、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大小与所处刑罚的轻重相适应。
    • 要求:
      • 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当。
      • 避免畸轻畸重。
      • 考虑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

3. 刑法的效力范围

  • 时间效力:
    • 原则: 从旧兼从轻原则。
    • 例外: 时效制度的例外。
      • 空间效力:
    • 属地管辖原则: 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适用我国刑法。
    • 属人管辖原则: 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符合特定条件,适用我国刑法。
    • 保护管辖原则: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符合特定条件,适用我国刑法。
    • 普遍管辖原则: 对于某些国际性犯罪,任何国家都有权管辖。

二、 犯罪

1. 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 概念: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 特征:
      • 社会危害性: 最本质的特征。
      • 刑事违法性: 触犯刑法明文规定的行为。
      • 应受刑罚处罚性: 必须由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2. 犯罪构成

  • 犯罪主体: 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 年龄:
      • 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年满16周岁。
      •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 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仅对特定严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 不满14周岁: 一律不负刑事责任。
    • 刑事责任能力:
      •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精神正常的人。
      •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 无刑事责任能力: 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 犯罪客体: 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 对象: 犯罪行为所指向的人或物。
      •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的故意或过失。
    • 故意: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 直接故意: 希望结果发生。
      • 间接故意: 放任结果发生。
    • 过失: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 疏忽大意的过失: 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
      • 过于自信的过失: 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的行为、危害结果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3.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 正当防卫:
    • 构成要件:
      • 存在现实的、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 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人。
      • 防卫行为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
    • 特殊防卫: 对于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可以实行无限防卫。
      • 紧急避险:
    • 构成要件:
      • 存在现实的危险。
      • 为了保护自己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 避险行为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
    • 例外: 职务上、业务上有特定责任的人,不得进行紧急避险。

三、 刑罚

1. 刑罚的种类

  • 主刑:
    • 管制
    • 拘役
    • 有期徒刑
    • 无期徒刑
    • 死刑
      • 附加刑:
    • 罚金
    • 剥夺政治权利
    • 没收财产
    • 驱逐出境 (适用于外国人)

2. 量刑情节

  • 从重情节: 加重处罚的情节。
    • 从轻情节: 减轻处罚的情节。
    • 减轻情节: 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
    • 自首: 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 一般自首: 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
      • 特别自首: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
    • 立功: 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

3. 缓刑

  • 适用条件:
    • 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犯罪情节较轻。
    • 有悔罪表现。
    •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 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4. 减刑与假释

  • 减刑:
    • 适用对象: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 条件: 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
      • 假释:
    • 适用对象: 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 条件:
      • 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或者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
      • 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汽车构造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