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下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数学六年级下册
I. 数与代数
-
A. 百分数(二)
-
- 折扣问题
- 定义:商品减价出售,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
- 公式:现价 = 原价 × 折扣(百分数形式);折扣 = 现价 ÷ 原价;原价 = 现价 ÷ 折扣
- 类型:
- 已知原价和折扣,求现价。
- 已知现价和折扣,求原价。
- 已知原价和现价,求折扣。
- 复杂应用:多次折扣,例如“折上折”。
- 折扣问题
-
- 成数问题
- 定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常说几成。
- 理解:一成就是十分之一,相当于百分之十。
- 应用:农业收成,企业利润增长等。
- 成数问题
-
- 利息问题
- 定义:银行存款或贷款所产生的利息。
-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
-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率,按年或月计算。
- 利息公式: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时间
- 税后利息:利息收入超过一定数额,需要缴纳利息税。
- 税后利息公式:税后利息 = 利息 - 利息税 = 利息 × (1 - 税率)
- 类型:
- 计算利息
- 计算税后利息
- 根据利息和利率计算本金
- 利息问题
-
- 综合应用
- 将折扣、成数、利息等问题结合,考察综合运用能力。
- 需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
- 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 综合应用
-
-
B. 比 例
-
-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交叉相乘)。
- 应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
- 解比例
- 方法: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转化为方程,然后解方程。
- 步骤:
- 写出比例式。
-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转化为方程。
- 解方程。
- 解比例
-
- 正比例和反比例
- 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 关系式:y/x = k (k为常数,k≠0)
- 图像: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 关系式:x × y = k (k为常数,k≠0)
- 图像:双曲线。
- 判断方法:判断两种量是否相关联,一种量变化时,另一种量是否也变化,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定义。
- 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 正比例和反比例
-
- 比例尺
- 定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 类型: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 公式: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 应用:
- 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 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 根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
- 比例尺
-
-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 定义: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图形。
- 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
- 应用:在方格纸上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图形。
-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
- 用比例解决问题
- 步骤:
- 分析题意,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
- 设未知数,列出比例式。
- 解比例。
- 检验并写出答案。
- 步骤:
- 用比例解决问题
-
II. 图形与几何
-
A. 圆柱与圆锥
-
- 圆柱
- 特征: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 侧面积:底面周长 × 高
- 表面积:侧面积 + 2 × 底面积
- 体积:底面积 × 高
- 圆柱
-
- 圆锥
- 特征:只有一个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 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 体积:1/3 × 底面积 × 高
- 圆锥
-
- 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 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 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
- 综合应用
- 解决与圆柱和圆锥有关的实际问题,例如计算容积,体积,表面积等。
- 综合应用
-
III. 统计与概率
-
A. 扇形统计图
- 定义:用扇形面积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的统计图。
- 特点: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 绘制方法:
- 计算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
- 计算各部分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百分比 × 360°)。
- 绘制扇形统计图。
- 分析与应用:
- 从扇形统计图中提取信息,了解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关系。
- 比较不同部分所占的比例大小。
IV. 数学广角 - 鸽巢问题(抽屉原理)
-
A. 基本原理
- 内容:如果将n+1个物体放入n个抽屉中,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 推广:如果将n×k+1个物体放入n个抽屉中,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放有k+1个或k+1个以上的物体。
-
B. 应用
- 解决存在性问题:证明某种情况一定发生。
- 关键:寻找“物体”和“抽屉”,并确定“抽屉”的数量。
- 常见应用:
- 证明班级里至少有两个同学的生日在同一个月份。
- 证明从任意5个自然数中,一定可以找到两个数,它们的差是4的倍数。
V. 总复习
-
A. 数与运算
-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 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 估算。
-
B. 式与方程
- 用字母表示数。
- 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的方法。
-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
C. 图形与几何
- 平面图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 立体图形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 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与缩小)。
- 确定位置(方向与距离)。
-
D. 统计与概率
- 统计图的种类和特点。
-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 概率的简单应用。
-
E. 综合应用
-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此思维导图旨在提供六年级下册数学主要内容的框架,帮助学生理解和复习各个知识点,并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更好地掌握六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