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认识的思维导图》
一、整体框架:20以内的数
-
核心概念: 20以内的自然数及其表示方法
-
一级分支:
- 数的组成
- 数的顺序
- 数的大小比较
- 数的加减法
- 应用
二、数的组成
- 分支:
- 计数单位:
- “一” (个)
- “十”
- 数的分解与合成:
- 将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之和 (例如: 7 = 3 + 4 = 1 + 6)
- 将两个数合成一个数 (例如: 5 + 2 = 7)
- 多种分解/合成方法 (鼓励寻找不同的组合)
- 11-20的组成:
- 一个十和几个一 (例如:13是由一个十和三个一组成的)
- 拆解十位数和个位数 (例如: 18 = 10 + 8)
- 利用计数器表示 (十位拨一个珠子,个位拨相应个数的珠子)
- 特殊数字的组成:
- 10的组成 (5+5, 6+4, 7+3, 8+2, 9+1, 10+0)
- 20的组成 (10+10)
- 练习形式:
- 填空题 (例如: 8 = 2 + ( ) )
- 连线题 (将数字与其分解形式连接)
- 动手操作 (使用小棒、圆片等进行分解合成)
- 计数单位:
三、数的顺序
- 分支:
- 数数:
- 顺数 (从0开始数到20)
- 倒数 (从20开始数到0)
- 按规律数 (例如:2个2个数, 5个5个数)
- 数列:
- 找出数列中的规律 (例如: 1, 3, 5, 7, ( ) )
- 补充数列 (例如: ( ), 6, 7, ( ), 9 )
- 位置:
- 确定一个数在数列中的位置 (例如:15在13和17之间)
- “第几个” 的概念 (例如:从左边数起,第5个是几?)
- 利用数轴表示数字的位置
- 相邻数:
- 一个数的前面和后面的数 (例如:12的前面是11,后面是13)
- 强调0和1,19和20的相邻关系
- 练习形式:
- 填空题 (写出相邻的数)
- 排序题 (将数字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
- 看图说话 (根据图片描述数字的位置)
- 数数:
四、数的大小比较
- 分支:
- 符号:
- 大于号 (>)
- 小于号 (<)
- 等于号 (=)
- 方法:
- 利用数的顺序比较 (数越靠后,越大)
- 利用数的组成比较 (十位大的数大,十位相同看个位)
- 计数器比较 (观察计数器上珠子的数量)
- 实物比较 (例如:比较两堆糖果的数量)
- 语言描述:
- …比…多
- …比…少
- …和…一样多
- 练习形式:
- 填符号 (在数字之间填入>,<或=)
- 选择题 (选择最大的数或最小的数)
- 看图比较 (根据图片比较数量的大小)
- 符号:
五、数的加减法
- 分支:
- 10以内的加减法回顾:
- 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口诀
- 利用实物、图像等进行计算
- 进位加法:
- 凑十法 (例如: 9 + 5 = 9 + 1 + 4 = 10 + 4 = 14)
- 拆数法 (例如: 8 + 6 = 8 + 2 + 4 = 10 + 4 = 14)
- 理解“满十进一”的含义
- 退位减法:
- 破十法 (例如: 13 - 8 = 10 - 8 + 3 = 2 + 3 = 5)
- 平十法 (例如: 15 - 7 = 15 - 5 - 2 = 10 - 2 = 8)
- 理解“退一当十”的含义
- 连加连减:
-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 注意计算顺序
- 加减混合:
-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 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 0的加减法:
- 任何数加0都等于它本身 (a + 0 = a)
- 任何数减0都等于它本身 (a - 0 = a)
- 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a - a = 0)
- 练习形式:
- 口算题
- 笔算题 (竖式计算)
- 游戏 (例如:扑克牌游戏、算式接龙)
- 10以内的加减法回顾:
六、应用
- 分支:
-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求总数 (用加法)
- 求剩余 (用减法)
- 求相差数 (用减法)
- 阅读理解:
- 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 找出关键信息
- 列出算式
- 图文应用题:
- 根据图片和文字信息解决问题
- 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 多种解题策略:
- 画图法
- 列表法
- 尝试法
- 生活中的应用:
- 购物 (计算价格)
- 测量 (估计长度、重量)
- 分配 (平均分)
- 练习形式:
- 文字应用题
- 看图列式
- 情景模拟
-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总结与拓展
- 总结:
- 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大小比较和加减法
- 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 拓展:
- 介绍更大的数 (超过20的数)
- 简单的两位数加一位数 (不进位)
- 培养数感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