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第三单元:测量
中心主题:测量
一、长度单位
1.1 单位及进率
- 厘米 (cm):
- 实际意义: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 进率:1厘米 = 10毫米
- 应用:直尺上的刻度,测量文具、课本等。
- 分米 (dm):
- 实际意义:连接厘米和米的中间单位。
- 进率:1分米 = 10厘米
- 应用:测量略长于厘米的物体,如铅笔盒的宽度。
- 米 (m):
- 实际意义: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 进率:1米 = 10分米 = 100厘米
- 应用:测量身高、房间长度等。
- 千米 (km) 或 公里 (km):
- 实际意义:测量较长距离。
- 进率:1千米 = 1000米
- 应用:测量城市间的距离、跑道长度等。
- 毫米 (mm):
- 实际意义:测量非常短的物体的长度。
- 进率:1厘米=10毫米
- 应用:测量硬币的厚度,昆虫的长度。
1.2 单位换算
- 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
- 方法:乘以进率。例如:3米 = 3 × 100 厘米 = 300厘米。
- 练习:5千米 = ?米, 8分米 = ?厘米, 2米 = ?毫米。
- 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
- 方法:除以进率。例如:400厘米 = 400 ÷ 100 米 = 4米。
- 练习:6000米 = ?千米, 70厘米 = ?分米, 90毫米=?厘米。
1.3 实际测量
- 工具选择:
- 测量较短物体:直尺、卷尺。
- 测量较长物体:卷尺、皮尺。
- 测量更长距离:步测、仪器测量。
- 测量步骤:
- 确定测量起点和终点。
- 对齐刻度线。
- 读出刻度值。
- 记录测量结果,注明单位。
- 误差的产生与减少:
- 读数误差:视线不正,刻度不清晰。
- 工具误差:刻度不准确,工具变形。
- 减少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用精密仪器。
1.4 估算
- 生活中的估算:
- 估计教室的长度、身高、课桌的高度等。
- 利用参照物进行估算。
- 估算策略:
- 将物体与已知长度的物体进行比较。
- 将不规则形状的物体近似为规则形状。
二、质量单位
2.1 单位及进率
- 克 (g):
- 实际意义:测量较轻物体的质量。
- 应用:测量一枚硬币、一颗糖果的质量。
- 千克 (kg):
- 实际意义:测量较重物体的质量。
- 进率:1千克 = 1000克
- 应用:测量一袋米、一本书的质量。
- 吨 (t):
- 实际意义:测量非常重物体的质量。
- 进率:1吨 = 1000千克
- 应用:测量卡车的载重量、货物的重量。
2.2 单位换算
- 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
- 方法:乘以进率。例如:2千克 = 2 × 1000 克 = 2000克。
- 练习:5吨 = ?千克, 3千克 = ?克。
- 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
- 方法:除以进率。例如:3000克 = 3000 ÷ 1000 千克 = 3千克。
- 练习:4000千克 = ?吨, 8000克 = ?千克。
2.3 实际测量
- 工具选择:
- 测量较轻物体:天平、电子秤。
- 测量较重物体:台秤、磅秤。
- 测量步骤:
- 校准秤的零点。
- 放置被测物体。
- 读取示数。
- 记录测量结果,注明单位。
2.4 估算
- 生活中的估算:
- 估计苹果、西瓜、书包的质量等。
- 利用生活经验进行估算。
三、时间单位 (简单回顾,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 秒 (s)
- 分 (min)
- 时 (h)
- 日 (day)
- 进率:
- 1分 = 60秒
- 1时 = 60分
- 1日 = 24时
四、解决问题
4.1 涉及长度单位的实际问题
- 问题类型:
- 计算总长度:例如,一段路分成几段,分别测量出每段的长度,求总长度。
- 比较长度:例如,比较两根绳子的长短,需要统一单位。
- 求剩余长度:例如,一根绳子剪去一段,求剩余长度。
- 解题策略:
- 认真审题,理解题意。
- 统一单位(重要步骤!)。
- 列式计算,注意单位。
- 检查答案,写清答语。
4.2 涉及质量单位的实际问题
- 问题类型:
- 计算总质量:例如,购买多种物品,分别知道每种物品的质量,求总质量。
- 比较质量:例如,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需要统一单位。
- 求剩余质量:例如,一袋大米吃掉一部分,求剩余质量。
- 解题策略:
- 认真审题,理解题意。
- 统一单位(重要步骤!)。
- 列式计算,注意单位。
- 检查答案,写清答语。
4.3 综合应用
- 将长度、质量等单位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易错点
- 单位换算错误:
- 忘记进率,计算错误。
- 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混淆。
- 审题不清:
- 没有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错误。
- 忽略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 计算错误:
- 加减乘除计算错误。
- 忘记写单位。
- 估算不准确:
- 缺乏生活经验,估算偏离实际。
- 没有利用参照物进行估算。
六、学习方法
- 多观察,多实践:
- 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测量,加深对单位的理解。
- 多练习,多巩固:
- 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善于总结,善于归纳:
- 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 小组合作,互相帮助:
- 与同学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