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的思维导图

《三顾茅庐的思维导图》

一、背景铺垫

1.1 时代背景

  • 1.1.1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 1.1.1.1 政治腐败,宦官专权。
    • 1.1.1.2 军阀割据,群雄逐鹿。
    • 1.1.1.3 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 1.1.2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 1.1.2.1 占据天时,实力雄厚。
    • 1.1.2.2 统一北方,虎视南方。
      • 1.1.3 孙权据守江东:
    • 1.1.3.1 继承父兄基业,稳固江东。
    • 1.1.3.2 占据地利,易守难攻。

1.2 刘备困境

  • 1.2.1 屡战屡败:
    • 1.2.1.1 徐州失守,寄人篱下。
    • 1.2.1.2 依附曹操,后脱身。
    • 1.2.1.3 投靠袁绍,难成大事。
    • 1.2.1.4 依附刘表,屯兵新野。
      • 1.2.2 缺乏战略指导:
    • 1.2.2.1 虽有匡扶汉室之心,却缺乏良策。
    • 1.2.2.2 需要一位能指点迷津,制定战略的军师。
      • 1.2.3 渴望贤才:
    • 1.2.3.1 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
    • 1.2.3.2 广纳贤士,寻求辅佐。

二、寻访诸葛亮

2.1 初次拜访

  • 2.1.1 行程准备:
    • 2.1.1.1 斋戒沐浴,以示诚意。
    • 2.1.1.2 携带礼物,表达敬意。
    • 2.1.1.3 关羽、张飞随行,但态度不同。
      • 2.1.2 初遇扑空:
    • 2.1.2.1 诸葛亮外出游历。
    • 2.1.2.2 遇到诸葛均,简述来意。
    • 2.1.2.3 刘备态度恭敬,言辞恳切。

2.2 二次拜访

  • 2.2.1 再次前往:
    • 2.2.1.1 时值隆冬,风雪交加。
    • 2.2.1.2 关羽、张飞心生不满。
      • 2.2.2 再次扑空:
    • 2.2.2.1 诸葛亮外出访友。
    • 2.2.2.2 遇到崔州平、石广元,交谈甚欢。
    • 2.2.2.3 刘备虚心请教,耐心等待。

2.3 三次拜访

  • 2.3.1 锲而不舍:
    • 2.3.1.1 不顾风雪,坚持前往。
    • 2.3.1.2 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关羽、张飞。
      • 2.3.2 终见诸葛亮:
    • 2.3.2.1 诸葛亮正在午睡。
    • 2.3.2.2 刘备静候,不打扰。
    • 2.3.2.3 诸葛亮醒后,刘备表明来意。

三、隆中对策

3.1 战略分析

  • 3.1.1 分析天下形势:
    • 3.1.1.1 曹操势大,不可硬拼。
    • 3.1.1.2 孙权据江东,可结盟。
    • 3.1.1.3 荆州刘表年迈,不足虑。
    • 3.1.1.4 益州刘璋暗弱,可取。
      • 3.1.2 提出战略构想:
    • 3.1.2.1 先取荆州,以为根据地。
    • 3.1.2.2 再取益州,形成鼎足之势。
    • 3.1.2.3 联吴抗曹,以图天下。

3.2 策略细节

  • 3.2.1 对内:
    • 3.2.1.1 治理民生,安抚百姓。
    • 3.2.1.2 发展经济,积蓄力量。
    • 3.2.1.3 招贤纳士,巩固政权。
      • 3.2.2 对外:
    • 3.2.2.1 联合孙权,共同抗曹。
    • 3.2.2.2 恩威并施,争取民心。
    • 3.2.2.3 伺机而动,攻取天下。

四、结果与影响

4.1 诸葛亮出山

  • 4.1.1 刘备如鱼得水:
    • 4.1.1.1 诸葛亮成为刘备的军师。
    • 4.1.1.2 政治、军事等方面提供战略指导。
      • 4.1.2 战略得以实施:
    • 4.1.2.1 赤壁之战,联吴抗曹,奠定基础。
    • 4.1.2.2 夺取荆州,建立根据地。
    • 4.1.2.3 攻取益州,形成鼎足之势。

4.2 深远影响

  • 4.2.1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 4.2.1.1 蜀汉政权建立,刘备称帝。
    • 4.2.1.2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4.2.2 体现求贤若渴精神:
    • 4.2.2.1 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后人。
    • 4.2.2.2 成为领导者尊重人才的典范。
      • 4.2.3 隆中对成为经典战略:
    • 4.2.3.1 被后世军事家所推崇。
    • 4.2.3.2 体现了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 4.2.4 “三顾茅庐”成语的象征意义:
    • 4.2.4.1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 4.2.4.2 比喻对贤才的渴望和尊重。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五年级数学的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