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1思维导图

《高中生物选修1思维导图》

一、植物激素的调节

1. 植物激素概述

  • 定义:植物体内产生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 特点:
      • 内源性:植物自身产生。
      • 微量高效:浓度低,效果显著。
      • 运输方式:非极性运输(如乙烯)、极性运输(如生长素)。
      • 信息分子:调节生长发育,传递信息。
    • 常见种类:
      • 生长素
      • 赤霉素
      • 细胞分裂素
      • 脱落酸
      • 乙烯

2. 生长素

  • 发现历程:
    • 向光性实验(达尔文父子)
    • 切割胚芽鞘实验(詹森)
    • 琼脂块实验(拜尔)
    • 生长素提取及鉴定(温特)
      • 主要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 主要功能:
    • 促进生长:促进细胞伸长,尤其是茎的伸长。
    • 促进顶端优势:顶芽生长抑制侧芽生长。
    •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 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 应用:
    •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
    • 促进无子果实形成: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雌蕊。
    • 防止落花落果: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
    • 除草剂: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
      • 极性运输:
    • 方向: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
    • 机制:载体蛋白介导的主动运输。
      •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 例如: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

3. 赤霉素

  • 主要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未成熟的种子。
    • 主要功能:
      • 促进细胞伸长:促进茎的伸长,使植株增高。
      • 促进种子萌发:解除种子休眠。
      • 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果实生长。
    • 应用:
      • 促进水稻增产:提高结实率,促进分蘖。
      • 促进果实生长:促进果实增大。

4. 细胞分裂素

  • 主要产生部位:根尖、幼嫩的芽、叶。
    • 主要功能:
      • 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细胞数目增加。
      • 延缓衰老:保持叶绿素,防止蛋白质分解。
    • 应用:
      • 保持蔬菜水果新鲜。
      • 组织培养。

5. 脱落酸

  • 主要产生部位:根冠、衰老的叶片、休眠的芽和种子。
    • 主要功能:
      • 抑制生长:抑制细胞分裂,抑制茎伸长。
      • 促进脱落: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脱落。
      • 促进休眠:促进种子休眠,提高抗逆性。
    • 应用:
      • 用于棉花脱叶:便于机械化采摘。

6. 乙烯

  • 主要产生部位:成熟的果实。
    • 主要功能:
      • 促进果实成熟:促进果实细胞呼吸,分解果实中的有机物。
      • 促进叶片脱落。
    • 应用:
      • 促进果实成熟:用乙烯利处理果实。

7. 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 协同作用:两种或多种激素共同促进某一生理效应。
    • 例如:生长素和赤霉素促进茎伸长。
    • 例如: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
      • 拮抗作用:两种或多种激素的作用相互抵消。
    • 例如:生长素促进顶端优势,细胞分裂素抑制顶端优势。
    • 例如: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

二、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 植物生长发育的概念

  • 生长:细胞数目增加和体积增大。
    • 发育:细胞分化,组织器官形成。
    • 生长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
      • 激素调节
      • 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水分、无机盐等)

2. 植物的向性运动

  • 向光性:
    • 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多于向光侧。
    •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 弯曲部位:胚芽鞘下部。
      • 向地性(重力作用):
    • 根的向地性: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
    • 茎的背地性: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促进生长。
      • 其他向性运动:
    • 向水性
    • 向化性
      • 向性运动的特点:
    • 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相关。
    • 生长素调节。

3. 植物的昼夜节律

  • 概念:生物体生命活动以24小时左右为周期的节律性变化。
    • 原因:生物钟的调节。
    • 影响因素:光照、温度等。
    • 意义:使生物体适应环境变化。
    • 例子:
      • 睡眠运动:叶片在夜晚下垂,白天舒展。
      • 花朵开放和闭合的时间。

4. 植物的开花调节

  • 光照:
    • 长日照植物:需要较长的光照时间才能开花。
    • 短日照植物:需要较短的光照时间才能开花。
    • 日照中性植物:开花与光照时间长短无关。
      • 温度:春化作用,某些植物需要经过低温处理才能开花。
      • 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均参与开花的调节。
      • 影响开花的因素:光周期、温度、激素、营养等。

三、植物生长与环境

1. 光照

  • 光合作用的原料:光照强度影响光合速率。
    • 光周期现象:光照时间长短影响植物开花。
    • 光形态建成:光照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
    • 植物对光照的适应:
      • 阳生植物:适应强光照环境,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较高。
      • 阴生植物:适应弱光照环境,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较低。

2. 温度

  • 影响酶活性: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 影响物质运输:温度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进而影响物质运输。
    • 春化作用:某些植物需要经过低温处理才能开花。
    • 植物对温度的适应:
      • 耐寒植物: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
      • 耐热植物:具有较强的耐热能力。

3. 水分

  • 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分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 蒸腾作用:水分的运输和散热。
    • 影响细胞膨胀:水分充足时,细胞膨胀,维持植物直立。
    • 植物对水分的适应:
      • 旱生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减少水分散失。
      • 湿生植物: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

4. 无机盐

  • 组成细胞的成分:氮、磷、钾等是构成蛋白质、核酸、磷脂等重要化合物的元素。
    • 影响酶的活性:某些无机盐离子是酶的激活剂或抑制剂。
    • 影响渗透压:无机盐离子影响细胞的渗透压。
    • 植物对无机盐的适应:
      • 缺乏某种元素时,植物会出现相应的缺素症。
      • 例如:缺氮导致叶片发黄,缺磷导致植株矮小。

5. 环境污染

  • 空气污染:
    • 酸雨:影响植物生长,破坏生态系统。
    • 二氧化硫:损伤叶片,抑制光合作用。
      • 水污染:
    • 重金属污染:影响植物生长,进入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 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缺氧。
      • 土壤污染:
    • 重金属污染:影响植物生长,进入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 农药污染:影响土壤微生物,破坏土壤结构。
      • 防治环境污染:
    • 减少污染物排放。
    • 治理已被污染的环境。
    • 推广生态农业。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高一物理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