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二生物思维导图
《高中必修二生物思维导图》
一、遗传的细胞基础
1. 细胞的生命历程
1.1 细胞周期
1.1.1 概念
-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
1.1.2 分期
- 间期:时间长,细胞完成生长和DNA复制等准备工作。
- G1期:合成RNA和蛋白质,为DNA复制做准备。
- S期:DNA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加倍。
- G2期:合成RNA和蛋白质,为细胞分裂做准备。
- 分裂期(M期):时间短,细胞完成分裂。
- 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 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化形成染色质,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锤体消失,细胞质分裂。
1.1.3 特点
- 连续性:有丝分裂的细胞必须连续分裂才能进行细胞周期。
- 周期性:细胞周期具有周期性,不同细胞周期时间长短不同。
1.2 细胞分化
1.2.1 概念
-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1.2.2 实质
1.2.3 特点
- 普遍性:发生在生物个体的整个生命历程中。
- 不可逆性:一般来说,分化是不可逆的。
- 持久性:分化产生的细胞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1.3 细胞衰老和凋亡
1.3.1 细胞衰老
- 概念: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变化的过程。
- 原因:基因的调控,细胞内环境的变化等。
1.3.2 细胞凋亡
- 概念: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 意义:清除体内衰老和受损的细胞,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 特点:受到基因严格调控,不是被动过程。
1.4 细胞癌变
1.4.1 概念
1.4.2 原因
- 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 外因: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等。
1.4.3 特点
- 无限增殖。
- 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 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易于扩散和转移。
2. 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
2.1 减数分裂
2.1.1 概念
-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生殖细胞时,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
2.1.2 过程
- 减数第一次分裂:
- 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
- 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
2.1.3 特点
-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 染色体数目减半。
- 产生基因重组。
2.2 有性生殖
2.2.1 概念
- 经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合子,然后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方式。
2.2.2 意义
二、遗传的规律
1. 孟德尔遗传定律
1.1 基因分离定律
1.1.1 内容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1.1.2 实质
- 减数分裂后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1.1.3 应用
- 解释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现象。
- 进行遗传概率的计算。
1.2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2.1 内容
-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的同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而且决定不同性状的各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1.2.2 实质
- 减数分裂后期,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1.2.3 应用
- 解释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现象。
- 进行遗传概率的计算。
2. 伴性遗传
2.1 概念
2.2 类型
2.2.1 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 如:红绿色盲、血友病
- 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叉遗传。
2.2.2 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
2.2.3 Y染色体上的遗传
- 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 特点:只在男性中传递,表现为父传子。
3. 人类遗传病
3.1 概念
3.2 类型
3.2.1 单基因遗传病
- 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 显性遗传病:如:多指症、并指症。
- 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囊性纤维化。
3.2.2 多基因遗传病
3.2.3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 由于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引起的遗传病。
- 染色体数目异常:如: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特纳氏综合征(XO)。
- 染色体结构异常:如:猫叫综合征。
3.3 遗传病的预防
3.3.1 遗传咨询
- 针对具有遗传病家族史的夫妇,进行遗传风险评估和指导。
3.3.2 产前诊断
三、生物的进化
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1.1 基因突变
- 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 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
1.1.2 基因重组
- 类型:
- 自由组合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 交叉互换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 意义:产生基因多样性。
1.2 自然选择
1.2.1 概念
- 适应环境的个体得以生存和繁殖,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
1.2.2 实质
1.3 隔离
1.3.1 地理隔离
1.3.2 生殖隔离
1.4 物种的形成
1.4.1 概念
1.4.2 步骤
2. 生物多样性
2.1 概念
-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的总称。
2.2 内容
2.2.1 遗传(基因)多样性
2.2.2 物种多样性
2.2.3 生态系统多样性
2.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和工业原料。
- 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