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思维导图全一册》
第一章 地理与地图
1.1 认识地球
-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 形状:近似球体,略扁
- 证据: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卫星照片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 面积:5.1亿平方千米
- 地球仪
- 定义:模拟地球形状的球体
- 优点:直观、比例尺不变形
- 要素:地轴、两极、赤道、经纬线
- 经纬线
-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相交于两极
-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
- 经度:东经(E)和西经(W),本初子午线为0度经线
- 纬度:南纬(S)和北纬(N),赤道为0度纬线
- 经纬网
- 作用:确定地理位置、描述地理现象
- 定位方法:先纬度后经度(或“纬在前,经在后”)
1.2 地图的阅读与运用
- 地图的三要素
- 方向:
- 指向标:指示方向
- 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 一般指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比例尺:
- 定义: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
- 类型:数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 大小与详略:比例尺越大,地图越详细,范围越小;反之亦然
- 图例和注记:
- 图例:代表地图上的事物
- 注记:对地图上事物的文字说明
- 方向:
- 地图的类型
- 按比例尺大小:大比例尺地图、中小比例尺地图
- 按内容: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等
- 运用地图
- 确定方向:使用指向标、经纬网
- 量算距离:使用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 识别地形:等高线、分层设色
- 查找地理事物:根据图例、注记
- 分析地理现象:结合多种地图进行分析
第二章 世界的居民
2.1 人口与人种
- 世界人口的增长与分布
- 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 人口分布:
- 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
- 稀疏区:沙漠、高山、寒冷地区、原始森林
- 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
- 世界人种
- 主要人种:
-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
-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
-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
- 人种差异:肤色、发型、面部特征
- 人种平等:所有人种地位平等,尊重不同文化
- 主要人种:
- 人口问题
- 人口增长过快: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就业困难
-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加重
- 解决方法:计划生育、鼓励生育、提高劳动生产率
2.2 聚落
-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 定义:人类聚居的场所
- 类型:乡村、城市
- 形成: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 乡村聚落
- 特点:人口密度低、房屋分散、以农业为主
- 影响因素:地形、水源、土壤
- 城市聚落
- 特点:人口密度高、房屋集中、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
- 城市功能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 城市化
- 定义: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扩大
- 优点: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 缺点: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
- 可持续发展:规划合理、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2.3 文化与信仰
- 语言与宗教
- 世界主要语言:汉语、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 世界主要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 文化的多样性
- 表现:语言、宗教、服饰、饮食、节日
- 原因:自然环境、历史发展
-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 途径:贸易、旅游、移民、教育、媒体
- 影响:促进文化融合、增进相互理解
- 尊重文化差异
- 重要性:促进和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 方法:了解不同文化、尊重不同文化、平等交流
第三章 世界的气候
3.1 气温与降水
- 气温
- 影响因素:纬度、地形、海陆位置
- 分布规律: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 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
- 降水
- 类型: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
- 影响因素:地形、风向、气流
- 分布规律: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赤道附近多雨,两极少雨
- 年降水量:一年内的降水总量
- 气候资料的判读
- 气温曲线图:显示气温变化
- 降水量柱状图:显示降水多少
- 气候类型判断:根据气温和降水特征
3.2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 热带气候
-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 温带气候
-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少
- 寒带气候
-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夏季短暂温凉,冬季漫长寒冷
- 苔原气候:全年寒冷,生长季短
- 冰原气候:全年严寒,无生长季
- 高山气候
- 特点:气温低、降水多、垂直变化明显
3.3 气候与生活
-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 作物选择:根据气候条件选择适宜作物
- 耕作方式:适应气候变化调整耕作方式
- 气候对建筑的影响
- 房屋设计:适应气候条件设计房屋
- 材料选择:选择适应气候的建筑材料
- 气候对交通的影响
- 道路建设:考虑冻土、降水等因素
- 交通工具:选择适应气候的交通工具
- 气候变化的影响
-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
- 极端天气:洪涝、干旱、高温
- 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第四章 世界的地形与地貌
4.1 地球的表面形态
- 地形
- 定义: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
- 类型: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
- 海拔与相对高度
- 海拔:某地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 相对高度:两地之间的垂直距离
- 地形图的判读
- 等高线:表示相同海拔高度的线
- 陡缓判断:等高线密集表示陡峭,稀疏表示平缓
- 山脊、山谷、鞍部
4.2 大洲与大洋
- 七大洲
- 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 非洲:热带气候分布广
- 北美洲:经济发达
-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纵贯南北
- 欧洲:经济发达,文化中心
- 大洋洲:最小的洲,澳大利亚为主体
- 南极洲:最寒冷的大洲
- 四大洋
- 太平洋:面积最大,深度最深
- 大西洋:盐度最高
- 印度洋:沟通亚非澳
- 北冰洋:面积最小,最浅
4.3 主要地形区
- 山脉
-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山脉
- 安第斯山脉:南美洲纵贯南北
- 落基山脉:北美洲西部
- 阿尔卑斯山脉:欧洲
- 高原
-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高原
- 巴西高原:南美洲
- 东非高原:非洲
- 平原
- 东欧平原:欧洲
- 亚马孙平原:南美洲
- 华北平原:亚洲
- 盆地
- 四川盆地:亚洲
- 刚果盆地:非洲
4.4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 平原:适宜耕作,发展种植业
- 山地:发展林业、畜牧业
- 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 平原:交通便利
- 山地:交通困难,需要修建隧道、桥梁
- 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 平原:适宜城市建设
- 山地:城市分布受限制
-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 地形雨: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 气温垂直变化:海拔越高,气温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