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思维导图

《北宋思维导图》

一、政治

1. 中央集权强化

  • 1.1 削弱相权:
    • 目的: 防止权臣专权,加强皇权。
    • 措施:
      • 设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分掌行政、军事、财政大权。
      • 互相牵制,直接对皇帝负责。
    • 影响: 皇帝权力高度集中,但行政效率降低,机构臃肿。
  • 1.2 加强禁军:
    • 目的: 保卫皇权,维护统治。
    • 措施:
      • 募兵制:大量招募士兵,建立庞大的禁军。
      • 将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将兵权归枢密院,调兵权归皇帝。
    • 影响: 军队数量庞大,军费开支巨大,战斗力逐渐下降。
  • 1.3 抑制地方:
    • 目的: 防止地方割据。
    • 措施:
      • 文臣知州:派遣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加强中央控制。
      • 路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路,设转运使、提刑按察使、安抚使、经略安抚使等官职,监督地方。
      • 财政收归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大部分上缴中央。
    • 影响: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也削弱了地方的活力。

2. 官僚制度

  • 2.1 科举制发展:
    • 措施:
      • 扩大科举规模:录取人数增多。
      • 糊名制:考试时,试卷姓名被遮盖。
      • 誊录制:由专门人员誊写试卷,防止考官徇私舞弊。
      • 殿试:皇帝亲自主持考试,选拔人才。
    • 影响:
      • 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 但也导致官僚队伍庞大,冗官现象严重。
  • 2.2 冗官冗费:
    • 原因:
      • 科举制扩大导致官员数量增加。
      • 为了稳定统治,对官员给予优厚的待遇。
      • 中央集权强化,机构臃肿。
    • 影响: 财政负担沉重,加剧了社会矛盾。

3. 党争

  • 3.1 王安石变法:
    • 目的: 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缓解社会矛盾。
    • 主要内容:
      • 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保甲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水利法。
    • 影响:
      •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政收入,缓解了社会矛盾。
      • 但推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损害了部分人的利益,引发激烈的党争。
  • 3.2 新旧党争:
    • 围绕王安石变法展开,分为新党和旧党。
    • 旧党: 反对变法,维护旧制度。 대표적인 인물: 사마광
    • 新党: 支持变法,主张改革。 대표적인 인물: 왕안석
    • 影响:
      • 加剧了政治内耗,削弱了国家实力。
      • 变法成果被废除,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二、经济

1. 农业发展

  • 1.1 耕地面积扩大:
    • 原因: 人口增长,社会相对稳定。
    • 表现: 南方地区大量开垦荒地。
  • 1.2 农业技术进步:
    • 表现:
      • 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产量高,生长周期短。
      • 耕作技术的改进:如水稻育苗技术。
    • 影响: 提高了粮食产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2. 手工业繁荣

  • 2.1 纺织业:
    • 发展: 南方丝织业中心兴起,技术水平提高。
    • 影响: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2.2 陶瓷业:
    • 发展: 出现著名的瓷窑,如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 特点: 各具特色,制作精美。
  • 2.3 矿冶业:
    • 发展: 铁产量大幅增长,技术水平提高。
    • 影响: 为军事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3. 商业兴盛

  • 3.1 城市发展:
    • 表现:
      • 汴京、临安等城市人口众多,商业繁荣。
      • 城市职能更加多元化,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于一体。
    • 特点:
      • 突破了坊市制度的限制,商业活动更加自由。
      • 出现了瓦舍等娱乐场所。
  • 3.2 交通运输:
    • 发展: 水陆交通发达,促进了商品流通。
    • 表现: 运河航运繁忙,陆路交通便利。
  • 3.3 海外贸易:
    • 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兴盛,对外贸易频繁。
    • 港口: 广州、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 影响: 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了文化交流。
  • 3.4 纸币的出现:
    • 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金属货币不足。
    • 表现: 交子、会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活动。
    • 意义: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文化

1. 理学兴起

  • 1.1 代表人物: 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
  • 1.2 思想:
    • 强调“理”是宇宙的本源,是道德规范的基础。
    • 主张“格物致知”,通过研究事物来认识“理”。
    • 注重道德修养,提倡“存天理,灭人欲”。
  • 1.3 影响:
    • 成为南宋以后官方哲学,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但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发展。

2. 科技发展

  • 2.1 活字印刷术:
    • 发明者: 毕昇。
    • 意义: 提高了印刷效率,促进了文化传播。
  • 2.2 指南针:
    • 应用: 广泛应用于航海,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 2.3 火药:
    • 应用: 开始应用于军事,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3. 文学艺术

  • 3.1 词的繁荣:
    • 代表人物: 苏轼、柳永、李清照。
    • 特点:
      • 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
  • 3.2 绘画:
    • 代表作品: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 特点: 描绘了北宋汴京的繁荣景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3.3 史学:
    • 代表作品: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 特点: 系统地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四、民族关系与对外战争

1. 辽与西夏

  • 1.1 宋辽关系:
    • 澶渊之盟:宋朝每年向辽朝进贡岁币,维持了双方的和平。
    • 影响:加重了财政负担,但也换取了相对的和平。
  • 1.2 宋夏关系:
    • 长期战争:宋朝与西夏多次发生战争,最终以宋朝失败告终。
    • 影响:加重了财政负担,削弱了国家实力。

2. 金的崛起与北宋灭亡

  • 2.1 女真族的崛起:
    •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
    • 金朝迅速崛起,对北宋构成了威胁。
  • 2.2 海上之盟:
    • 宋朝与金朝联合攻打辽朝。
    • 辽朝灭亡后,金朝开始攻打北宋。
  • 2.3 靖康之耻:
    • 金军攻破汴京,俘虏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五、总结

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经济上商品经济繁荣,文化上理学兴起,科技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冗官冗费、党争激烈、民族矛盾尖锐等问题,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北宋的兴衰成败,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求职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