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的思维导图

《宋的思维导图》

一、政治

1.1 中央集权强化

1.1.1 加强皇权

  • 杯酒释兵权:削弱武将权力,防止藩镇割据重演。
  • 设中书门下:分割宰相权力,互相牵制。
  • 三司使掌财政:分割宰相财权,加强中央控制。
  • 殿前司、枢密院分掌军权:彼此制衡,防止武将专权。

1.1.2 完善科举制度

  • 糊名法、誊录法:保证科举公平性,扩大统治基础。
  • 进士科成为主流:提升文官地位,抑制武将势力。
  • 重文轻武:改变社会风气,巩固统治秩序。

1.1.3 官僚机构冗肿

  • 官多职少:行政效率低下,财政负担沉重。
  • 恩荫制度:导致官僚队伍膨胀,加剧社会矛盾。
  • 冗官、冗兵、冗费:成为社会三大问题。

1.2 对外关系

1.2.1 辽(契丹)

  • 澶渊之盟:纳岁币求和,维持和平局面。
  • 边境贸易:促进经济交流,但也增加财政负担。
  • 长期对峙:宋朝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1.2.2 西夏

  • 多次战争:宋朝未能彻底征服西夏。
  • 纳岁币求和:加重财政负担。
  • 边境摩擦不断:始终是宋朝的心腹大患。

1.2.3 金

  • 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徽钦二帝被俘。
  • 高宗南渡:南宋建立,偏安一隅。
  • 绍兴和议:向金称臣,纳岁币。
  • 海上之盟:联金灭辽,战略失误。

1.2.4 南宋与蒙古

  • 联蒙灭金:短期战略成功,但为自身埋下隐患。
  • 襄樊之战:南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崖山海战:南宋灭亡,标志着宋朝的终结。

1.3 政治改革

1.3.1 王安石变法

  • 目的: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 主要措施:
    • 青苗法:抑制高利贷,增加政府收入。
    • 均输法:平抑物价,稳定市场。
    • 市易法:政府参与商业活动,增加财政收入。
    • 募役法: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劳动力。
    • 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 保甲法:加强地方治安,增强防御力量。
    • 保马法:发展马匹,提高军队战斗力。
    • 科举改革:注重实用人才的选拔。
  • 结果:
    • 取得一定成效,但遭到保守派强烈反对。
    • 新旧党争激烈,最终变法失败。
    • 加剧社会矛盾,加速了北宋的衰落。

二、经济

2.1 农业

2.1.1 耕地面积扩大

  • 南方开发:江浙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
  • 水利兴修:提高农业生产力。

2.1.2 作物种类增加

  • 占城稻引进:提高粮食产量。

2.1.3 农业技术进步

  • 犁耕技术:提高耕作效率。

2.2 手工业

2.2.1 纺织业

  • 棉纺织业兴起:取代麻纺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 丝织业发达:生产精美丝绸。

2.2.2 陶瓷业

  • 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窑,代表宋代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
  • 青瓷、白瓷: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2.2.3 冶铁业

  • 钢铁产量提高:为军事和民用提供支持。
  • 煤炭使用:缓解木材短缺的问题。

2.2.4 造船业

  • 海船制造技术领先:促进海外贸易发展。
  • 指南针的应用:提高航海安全性。

2.3 商业

2.3.1 商业繁荣

  • 城市发展:汴梁、临安等成为繁荣的商业中心。
  • 坊市制度打破:商业活动更加自由。
  • 瓦舍兴起:娱乐场所,反映市民生活。

2.3.2 货币流通

  • 纸币出现(交子、会子):方便商业交易,但也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
  • 铜钱大量使用:促进商品流通。

2.3.3 海外贸易

  • 市舶司设立:管理海外贸易。
  • 丝绸、瓷器出口:换取香料、药材等商品。
  • 对外贸易港口:泉州、广州等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三、文化

3.1 理学

3.1.1 程朱理学

  • 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
  • 核心思想:
    • 理是宇宙本源。
    • 格物致知:通过研究事物来认识理。
    • 存天理,灭人欲:强调道德修养。
  • 影响:
    • 成为官方哲学,影响深远。
    • 束缚思想,压抑个性。

3.2 文学

3.2.1 词

  • 宋词鼎盛:婉约派、豪放派并存。
  •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3.2.2 话本

  • 市民文学兴起:反映市民生活,语言通俗易懂。

3.2.3 史学

  • 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体史书的代表作。

3.3 艺术

3.3.1 绘画

  • 文人画兴起: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 代表人物: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3.3.2 书法

  •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3.3.3 科技

  • 活字印刷术:毕昇发明,促进文化传播。
  •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 火药:应用于军事。
  • 沈括《梦溪笔谈》:记录了丰富的科学知识。

四、社会

4.1 阶级结构

4.1.1 皇帝

  •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4.1.2 官僚

  • 掌握政治、经济、文化特权。
  • 分为文官和武将。

4.1.3 士人

  • 通过科举进入官僚队伍。
  • 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4.1.4 商人

  • 经济地位提高,但社会地位仍然较低。

4.1.5 农民

  • 是社会的主要劳动者,但生活贫困。

4.1.6 手工业者

  • 从事手工业生产。

4.1.7 奴婢

  • 数量减少,地位低下。

4.2 社会风气

4.2.1 重文轻武

  • 文人地位高,武将地位低。
  • 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

4.2.2 崇尚文化

  • 社会重视教育和文化发展。

4.2.3 市民文化

  •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娱乐活动多样。

4.3 阶级矛盾

4.3.1 土地兼并

  •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失去土地。
  • 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4.3.2 赋税沉重

  • 政府财政支出庞大,农民负担沉重。

4.3.3 农民起义

  • 方腊起义:反映了农民对社会不满。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大班思维导图教案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