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单元思维导图

《化学单元思维导图》

一、基本概念与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1.1 物质的分类

  • 1.1.1 混合物

    • 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
    • 分类:
      • 宏观角度:
        • 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均一、稳定
          • 实例:盐水,糖水,空气 (注意:空气是混合物)
          • 溶解度:影响因素(温度,溶剂,溶质性质)
        • 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有丁达尔效应
          • 实例: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Fe(OH)3胶体
          • 丁达尔效应:区别溶液和胶体的重要方法
        • 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不稳定,静置易分层
          • 实例:泥水,油水混合物
      • 微观角度:
        • 均匀混合物:各处性质相同
        • 非均匀混合物:各处性质不同
    • 分离提纯方法:
      • 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 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 萃取:用溶剂提取混合物中的某种物质
      •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 结晶:根据溶解度差异分离溶质
      • 渗析:分离胶体中的小分子杂质
  • 1.1.2 纯净物

    • 定义:由一种物质组成
    • 分类: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
        • 金属单质: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 实例:铁,铝,铜
        • 非金属单质:性质多样,例如碳,氧,硫
          • 实例:氧气,氮气,石墨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通常为非金属氧化物(如CO2, SO2, SO3)
          •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通常为金属氧化物(如Na2O, CaO)
          • 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Al2O3, ZnO)
        •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 强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
          • 弱酸:醋酸(CH3COOH),碳酸(H2CO3)
        •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 强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钙(Ca(OH)2)
          • 弱碱:氨水(NH3·H2O)
        •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 正盐:酸中的氢全部被金属离子取代
          • 酸式盐:酸中的氢部分被金属离子取代
          • 碱式盐:碱中的氢氧根部分被酸根离子取代

1.2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 1.2.1 原子结构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质子:带正电,决定元素种类
      • 中子:不带电,决定同位素
    • 核外电子:带负电,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 电子排布:电子按照能量高低分布在不同的能层和能级
      • 价电子:最外层电子,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 1.2.2 元素周期律
    • 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 周期: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具有相同数量的电子层
    • 族:同一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 性质递变规律:
      • 金属性:同周期从左到右递减,同主族从上到下递增
      • 非金属性:同周期从左到右递增,同主族从上到下递减
      • 原子半径:同周期从左到右递减,同主族从上到下递增 (例外:惰性气体不参与半径比较)
      • 电负性:描述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规律同非金属性
  • 1.2.3 化学键
    • 离子键: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化学键
      • 形成:静电作用
      • 性质:强的结合力,高熔点,高沸点
      • 实例:NaCl, MgO
    • 共价键:非金属元素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 形成:原子轨道重叠
      • 性质:结合力相对较弱,熔沸点较低
      • 实例:H2, O2, CH4
      • 分类:
        • 极性共价键:不同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的原子(如 HCl)
        • 非极性共价键:相同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不偏向任何原子(如 H2)
    •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形成: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 性质: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

1.3 物质的性质

  • 1.3.1 物理性质
    •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 1.3.2 化学性质
    • 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可燃性等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

2.1 化学反应的类型

  • 2.1.1 化合反应
    • 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 特点:多变一
  • 2.1.2 分解反应
    • 定义: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 特点:一变多
  • 2.1.3 置换反应
    • 定义: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 特点: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 2.1.4 复分解反应
    • 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 特点:AB+CD→AD+CB,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2.2 氧化还原反应

  • 2.2.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 本质:电子转移
    • 氧化: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化合价升高
    • 还原: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化合价降低
    • 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 2.2.2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 原则:得失电子守恒
    • 方法:化合价升降法,电子转移法

2.3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 2.3.1 焓变 (ΔH)
    • 定义:在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 放热反应:ΔH < 0,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 吸热反应:ΔH > 0,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 2.3.2 热化学方程式
    • 表示:注明反应条件,物质状态,焓变
    • 注意:焓变的单位为 kJ/mol,系数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
  • 2.3.3 盖斯定律
    • 内容: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 应用:计算难于直接测量的反应的焓变

三、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3.1 碱金属 (Li, Na, K 等)

  • 3.1.1 物理性质
    • 质软,熔点低,密度小 (Li除外)
  • 3.1.2 化学性质
    • 活泼,易失去电子,具有强还原性
    • 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或过氧化物 (Na2O, Na2O2)
    • 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物 (2Na + 2H2O = 2NaOH + H2↑)
  • 3.1.3 重要化合物
    • NaOH:强碱,易潮解,腐蚀性
    • 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用于制造玻璃,造纸,洗涤剂
    • NaHCO3:俗称小苏打,用于食品工业,医疗

3.2 卤族元素 (F, Cl, Br, I 等)

  • 3.2.1 物理性质
    • 颜色逐渐加深,熔沸点逐渐升高
  • 3.2.2 化学性质
    • 活泼,易得到电子,具有强氧化性
    • 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
    • 与氢气反应:生成卤化氢 (H2 + X2 → 2HX)
  • 3.2.3 重要化合物
    • HCl:强酸,腐蚀性
    • NaClO:漂白剂,具有氧化性

3.3 氧族元素 (O, S 等)

  • 3.3.1 物理性质
    • 氧气:无色无味气体
    • 臭氧:淡蓝色,特殊气味
  • 3.3.2 化学性质
    • 氧气:支持燃烧,氧化性
    • 臭氧:强氧化性
  • 3.3.3 重要化合物
    • SO2:刺激性气味,污染空气,酸雨的主要成分
    • H2SO4:强酸,具有腐蚀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3.4 氮族元素 (N, P 等)

  • 3.4.1 物理性质
    • 氮气:无色无味气体
  • 3.4.2 化学性质
    • 氮气:性质稳定,但在高温下可与某些物质反应
  • 3.4.3 重要化合物
    • NH3: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与酸反应生成盐
    • HNO3:强酸,具有强氧化性

四、有机化学基础 (简单介绍)

  • 4.1 有机物的定义
    •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CO, CO2, 碳酸盐等除外)
  • 4.2 有机物的特点
    • 种类繁多,大多含有C,H,O,N等元素
    • 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熔沸点较低,易燃烧
    • 反应速率慢,副反应多
  • 4.3 重要的有机物
    • 烷烃,烯烃,炔烃,醇,酚,醛,羧酸,酯等
  • 4.4 重要的官能团
    • 羟基(-OH),醛基(-CHO),羧基(-COOH),酯基(-COO-)

注意: 该思维导图只是一个概要,每个部分都可以进一步细化。 例如, “3.3.3 重要化合物”中的H2SO4,可以详细描述其性质,用途,以及相关反应方程式。 同样,有机化学部分也只是一个简单的介绍,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扩展。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思维导图运用策略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