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加法和减法思维导图二年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熟练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包括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 能够正确运用竖式进行计算。
-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 能够解决与100以内加减法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 掌握估算的初步方法,并能运用估算解决简单问题。
-
过程与方法:
- 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 学会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和复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掌握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 难点: 理解进位和退位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计数器
- 小棒
- 口算卡片
- 思维导图模板
- 练习纸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 复习旧知: 通过口算练习,复习20以内加减法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 情境导入: 创设“购物”情境,提出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例如: “小明想买一个玩具汽车,价格是35元,一个玩具熊价格是28元,他一共需要多少钱?”
- 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复习和巩固100以内加法和减法。
(二)整理知识,构建思维导图(20分钟)
-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知识整理。
- 主题1: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 主题2:进位加法
- 主题3:退位减法
- 主题4:加减混合运算
- 梳理知识点: 每个小组根据主题,梳理相关的知识点,包括:
- 计算方法(口算、竖式)
- 注意事项(数位对齐、进位/退位规则)
-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 构建思维导图: 利用思维导图模板,将整理的知识点以清晰、简洁的方式呈现出来。
- 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颜色、符号等,使思维导图更加直观易懂。
- 强调思维导图的结构,突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 展示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思维导图,并进行讲解。
-
教师引导: 教师对各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并补充完善,形成完整的100以内加减法思维导图。
-
思维导图示例:
-
中心主题: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
-
分支1:加法
- 二级分支:不进位加法
- 关键词: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
- 例题: 23 + 14 = ?
- 二级分支:进位加法
- 关键词: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 例题: 27 + 35 = ?
- 竖式演示
- 二级分支:估算
- 关键词:近似数、凑整十
- 例题: 38 + 42 ≈ ? (40 + 40 = 80)
- 二级分支:不进位加法
-
分支2:减法
- 二级分支:不退位减法
- 关键词: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 例题: 45 - 23 = ?
- 二级分支:退位减法
- 关键词:相同数位对齐、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
- 例题: 62 - 28 = ?
- 竖式演示
- 二级分支:估算
- 关键词:近似数、凑整十
- 例题: 78 - 21 ≈ ? (80 - 20 = 60)
- 二级分支:不退位减法
-
分支3:加减混合运算
- 二级分支:连加
- 关键词: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 例题: 23 + 15 + 32 = ?
- 二级分支:连减
- 关键词: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 例题: 68 - 12 - 25 = ?
- 二级分支:加减混合
- 关键词: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 例题: 45 + 23 - 18 = ?
- 二级分支:连加
-
分支4:解决问题
- 二级分支:理解题意
- 关键词:找出已知信息、明确问题
- 二级分支:分析数量关系
- 关键词:加法情境、减法情境
- 二级分支:列式计算
- 二级分支:检验答案
- 二级分支:理解题意
-
-
-
(三)巩固练习,提升能力(20分钟)
- 基础练习: 通过口算、竖式计算等形式,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包括:不进位加减、进位加减、退位加减。
- 变式练习: 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 例如: 填空题、判断题、改错题等。
- 解决问题: 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 例如: “小红有50元钱,买了一本故事书花了25元,还剩下多少钱?”
- “小明有23个苹果,小华有18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 游戏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寓教于乐,提高学习兴趣。
- 例如:“开火车”、“找朋友”等。
(四)课堂总结,反思评价(5分钟)
- 回顾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 评价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 布置作业: 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了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时,不够积极主动,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考虑增加一些拓展练习,例如估算的应用、加减混合运算的变式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