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思维导图

《近代史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挑战(1840-1949)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 主干1:鸦片战争 (1840-1842)

    • 分支1:背景
      • 亚分支1:英国的工业革命与扩张需求
      • 亚分支2:清朝的闭关锁国与衰落
      • 亚分支3:中英贸易逆差与鸦片贸易
    • 分支2:过程
      • 亚分支1:林则徐虎门销烟
      • 亚分支2:英国舰队入侵
      • 亚分支3:清军的溃败
    • 分支3:结果与影响
      • 亚分支1:《南京条约》及其内容(割香港岛、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
      • 亚分支2:中国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 亚分支3: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 亚分支4: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主干2: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 分支1:背景
      • 亚分支1: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 亚分支2:清政府的拒绝与抵制
      • 亚分支3:“亚罗号事件”与“马神甫事件”
    • 分支2:过程
      • 亚分支1: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天津、北京
      • 亚分支2:火烧圆明园
    • 分支3:结果与影响
      • 亚分支1:《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及其内容(开放更多通商口岸、赔款、内河航运权等)
      • 亚分支2: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亚分支3: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剧
  • 主干3: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 分支1:背景
      • 亚分支1: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对外扩张
      • 亚分支2:朝鲜半岛的控制权争夺
      • 亚分支3:清朝的腐败无能
    • 分支2:过程
      • 亚分支1:黄海海战
      • 亚分支2:陆上战场的失利(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
    • 分支3:结果与影响
      • 亚分支1:《马关条约》及其内容(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赔款,开放口岸,允许日本在华设厂等)
      • 亚分支2: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亚分支3: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亚分支4:刺激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推动了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 主干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

    • 分支1:背景
      • 亚分支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 亚分支2:列强对义和团运动的镇压
      • 亚分支3:清政府的摇摆不定
    • 分支2:过程
      • 亚分支1: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 亚分支2: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往西安
      • 亚分支3:义和团运动遭到残酷镇压
    • 分支3:结果与影响
      • 亚分支1:《辛丑条约》及其内容(巨额赔款、拆毁炮台、允许外国驻兵等)
      • 亚分支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亚分支3: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二、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

  • 主干1: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 分支1:背景
      • 亚分支1: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激化
      • 亚分支2:自然灾害频发
      • 亚分支3:洪秀全的宗教思想传播
    • 分支2:主要活动
      • 亚分支1:金田起义
      • 亚分支2:定都天京
      • 亚分支3:《天朝田亩制度》
      • 亚分支4:北伐、西征
    • 分支3:失败原因
      • 亚分支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亚分支2:战略失误
      • 亚分支3:内部分裂
      • 亚分支4: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 分支4:历史意义
      • 亚分支1: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
      • 亚分支2:是近代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 亚分支3:对后来的革命运动产生影响
  • 主干2:洋务运动 (1861-1895)

    • 分支1:背景
      • 亚分支1:太平天国运动的刺激
      • 亚分支2:列强入侵的威胁
      • 亚分支3:统治阶级内部出现“自强”意识
    • 分支2:指导思想
      • 亚分支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分支3:主要内容
      • 亚分支1:创办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 亚分支2:创办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
      • 亚分支3:建立新式军队
      • 亚分支4: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 分支4:失败原因
      • 亚分支1: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
      • 亚分支2:官僚主义严重,腐败盛行
      • 亚分支3:缺乏统一规划和领导
      • 亚分支4:受制于外国资本
    • 分支5:历史意义
      • 亚分支1: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 亚分支2: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 亚分支3: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
      • 亚分支4: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侵略
  • 主干3:戊戌变法 (1898)

    • 分支1:背景
      • 亚分支1: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 亚分支2: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亚分支3:维新思潮的兴起
    • 分支2:主要内容
      • 亚分支1:改革政治(精简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 亚分支2:改革经济(发展工商业)
      • 亚分支3:改革军事(练新兵、裁旧军)
      • 亚分支4:改革文化教育(废科举、兴学堂)
    • 分支3:失败原因
      • 亚分支1:维新派力量薄弱,依靠无实权的皇帝
      • 亚分支2:顽固派势力强大,阻挠变法
      • 亚分支3:变法措施过于激进
      • 亚分支4:缺乏群众基础
    • 分支4:历史意义
      • 亚分支1: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改良运动
      • 亚分支2: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 亚分支3: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 主干4:辛亥革命 (1911)

    • 分支1:背景
      • 亚分支1:民族危机加深
      • 亚分支2:清朝统治腐朽
      • 亚分支3: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 亚分支4:革命力量壮大(同盟会成立)
    • 分支2:过程
      • 亚分支1:武昌起义
      • 亚分支2:各省纷纷响应
      • 亚分支3:成立中华民国
      • 亚分支4: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亚分支5: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 分支3:历史意义
      • 亚分支1: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亚分支2: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
      • 亚分支3: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亚分支4: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胜利

  • 主干1:五四运动 (1919)

    • 分支1:背景
      • 亚分支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 亚分支2:民族危机加深
      • 亚分支3: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 分支2:过程
      • 亚分支1:学生运动爆发
      • 亚分支2:工人阶级加入斗争
      • 亚分支3: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 分支3:结果与意义
      • 亚分支1: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官员
      • 亚分支2: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 亚分支3: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亚分支4: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主干2: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

    • 分支1:背景
      • 亚分支1:五四运动的推动
      • 亚分支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亚分支3:工人运动的发展
    • 分支2:主要内容
      • 亚分支1:确立党的名称、纲领、奋斗目标
      • 亚分支2:选举产生中央领导机构
    • 分支3:历史意义
      • 亚分支1: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 亚分支2: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 主干3: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924-1927)

    • 分支1:背景
      • 亚分支1:打倒列强,推翻军阀的共同目标
      • 亚分支2:共产国际的推动
    • 分支2:过程
      • 亚分支1: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三大政策
      • 亚分支2: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 分支3:国共合作破裂 (1927)
  • 主干4:土地革命战争 (1927-1937)

    • 分支1:背景
      • 亚分支1:国共合作破裂
      • 亚分支2:国民党反动统治
    • 分支2:主要活动
      • 亚分支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 亚分支2: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 亚分支3:长征
  • 主干5:抗日战争 (1937-1945)

    • 分支1:背景
      • 亚分支1: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 亚分支2: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分支2:过程
      • 亚分支1:七七事变
      • 亚分支2: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
      • 亚分支3:国共合作抗日
      • 亚分支4:百团大战
      • 亚分支5:抗战胜利
    • 分支3:历史意义
      • 亚分支1: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 亚分支2: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亚分支3: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主干6:解放战争 (1946-1949)

    • 分支1:背景
      • 亚分支1: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政治斗争
      • 亚分支2: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统治
    • 分支2:过程
      • 亚分支1:战略防御阶段
      • 亚分支2:战略反攻阶段
      • 亚分支3:战略决战阶段(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 分支3:结果
      • 亚分支1: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

四、总结

  • 主题: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民族危机深重
    • 救亡图存运动不断
    • 最终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 主题:近代中国历史的经验教训

    • 落后就要挨打
    •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必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以上是近代史的思维导图,旨在梳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脉络,展示列强入侵、民族抗争和社会变革的主要事件和内在逻辑。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热学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